[发明专利]插头连接器和产生插头连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9246.1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5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M.利斯廷;W.桑格尔;W.巴利斯;K.基奥希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R13/64;H01R13/639;H01R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德国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连接器 产生 连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具有第一和第二插头,插头连接器具有可经由插头接触彼此连接的插头元件以及用于机械地固定插接配合的插头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形成有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插头上的杆,且杆偏离其枢转轴线可枢转地支承在自由端具有固定凸轮的连接元件,第二插头具有插座形成为适于形状配合地接收固定凸轮且具有斜坡表面的插座,斜坡表面与连接元件的自由端协作,经由斜坡表面,固定凸轮在插接配合期间被强制性地引导到插座的锁定表面的后面。在于第一和第二插头之间产生插头连接的方法中,在插接配合期间,固定凸轮被强制性地引导到形成在第二插头处的锁定表面的后面,并且随后通过枢转杆将两个插头拉向彼此,杆可枢转地支承连接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具有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所述插头连接器具有插头元件,所述插头元件分配到彼此且可以经由插头接触彼此连接。这样的插头通常是已知的。以下也是已知的:提供固定装置作为插头连接器的部分,插头连接的插头可以与其机械固定。
背景技术
本发明特别涉及用于机动车辆技术的插头连接器,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electromobility)。在机动车辆中,特别是存在车辆中所有结构部件的振动应力问题。因此,插头连接器必须以特定方式固定。特别是在由高压电流供电的电动车辆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在电插头连接的区域中的可靠且耐久的接触。电插头连接在机动车辆中是不可避免的,以便例如在制造的背景下将不同模块彼此电连接。
此外,基本的制造条件要求特别在汽车工业中要结合的部件以期望的方式可靠且尽可能无误地彼此结合。制造背景下的错误连接会导致车辆故障和投诉。
本发明的根本问题是创造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插头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特别希望指定用于机械地固定插接配合插头的固定装置,以及尽可能消除组装问题的对应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装置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插头连接器。在该插头连接器中,第一插头具有可枢转地安装的杆,所述杆偏离其枢转轴线地可枢转地支承连接元件。连接元件在其自由端具有固定凸轮,所述固定凸轮与枢转轴线规则地相对。第二插头元件具有插座,其形成为适于形状配合地接收固定凸轮。该插座具有锁定表面,固定凸轮可以锁定在锁定表面后面。固定凸轮位于此位置以机械地固定插接配合插头。然而,插座更倾向于具有与连接元件的自由端配合的斜坡表面,经由该斜坡表面,可以在插接配合期间将固定凸轮强制性地引导进入到锁定表面的后面。在这种情况下,锁定表面通常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插接配合期间基本上与结合方向成直角。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在结合开始时,固定凸轮位于固定凸轮可以被引入到插座中的位置,即,可以从外部通过锁定表面,并且可以在结合方向上进入锁定表面的后面。在固定凸轮的这种典型的线性移动的背景下,在将两个插头插接配合期间,连接元件的自由端推靠斜坡表面,连接元件的自由端通过该斜坡表面在结合方向上强制性地进入固定凸轮从后面接合锁定表面的位置。连接元件的自由端也可以形成为固定凸轮。术语“自由端”在这里通常意在理解为与连接元件的安装相对设置的自由端区域的标识。
通过这种配置,当两个插头插接在一起时,固定凸轮被强制性地引导到锁定表面的后面,从而保证了两个插头的无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改进,这提出了一种防止误操作的进一步保护措施,其中连接元件在弹簧的预紧下被保持在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固定凸轮在插接配合期间在结合方向上与到插座的插入开口对准。弹簧元件对应地对连接元件施加预定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中,固定凸轮在插接配合期间与插入开口对准,并且不能推靠锁定表面,而是通过插入开口进入锁定表面后面。弹簧元件使得初始位置被固定,弹簧元件能够作为压紧(holding-down)装置作用在连接元件上,以确保连接元件的初始位置。然而,弹簧优选地用于固定杆的初始位置,并且在固定凸轮已经以前述方式被强制性地引导到锁定表面后面之前防止杆的枢转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连德国有限公司,未经泰连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92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