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同轴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99596.5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6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余皇生;赖小林;赵善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38 | 分类号: | H01R24/38;H01R13/02;H01R13/502;H01R9/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面体 筒状体 内套 插体 壳体 微型同轴连接器 同轴电缆 中心导体 安装体 插座 插接 微型化 垂直状态 芯线连接 布设 垂直的 可拆卸 筒状部 支承部 中空部 底缘 绝缘 芯线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微型化且性能更加稳定可靠的微型同轴连接器,用以连接具备芯线的同轴电缆,且可与具备中心导体的插座相互可拆卸地插接,包括壳体、内套和插体。内套安装于所述壳体,插体安装于所述内套,并由所述内套保持与所述壳体绝缘。所述插体具有筒状体、背面体、安装体和支撑部,筒状体设有中空部,用以与所述插座的中心导体插接接触。背面体的一端与所述筒状部的底缘连接,且以与所述筒状体呈垂直的角度布设。安装体连接所述背面体的另一端,用以与所述同轴电缆的芯线连接。所述支承部设于所述筒状体与所述背面体之间,用以使所述筒状体能够保持与所述背面体之间的垂直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将同轴电缆连接于插座的微型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业界常用的微型同轴连接器,例如公知的为专利文献1记载的同轴连接器和专利文献2 记载的同轴连接器,如图8所示,同轴连接器1是由内套2、壳体3和插体4组成,与同轴电缆150 连接在一起,可以与插座160进行可拆卸地插接。
如图9所示,所述插体4由板主部41、中心接触部42、中心连接部43构成,其与所述插座的中心导体161插接接触进行电气连接的是中心接触部42,该中心接触部42为分布于板主部41两侧的两个单臂梁结构的接触分支组成,通过这所述接触分支的弹力作用分别从两侧夹持所述插座的中心导体161,从而形成弹性接触。
但是,同轴连接器1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同轴连接器1的中心连接部43与插座的中心导体 161之间的接触效果不充分,更具体地,中心连接部43的两个接触分支夹持所述中心导体161之间的接触状态实质上属于线面接触,接触面积有限;另一方面,随着电子产品向着小型化/微型化趋势发展,同轴连接器1的高度会进一步降低,势必使得中心接触部42变小变短,其接触分支从弹性接触点到支撑点之间的力臂变短,导致单臂梁容易发生塑性变形,进而使得维持每个接触分支与插座的中心导体之间接触状态的弹力降低或失效,导致同轴连接器1的功能不良。因此,这种同轴连接器1一般只适用于空间较大的应用场合,却无法满足小型化或微型化的发展需要。
接着,如图10和图11所示,对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同轴连接器10,由壳体12、内套14和插体16构成,安装于同轴电缆220的前端来使用。所述插体16由圆筒部48、背面部50及安装部52构成,其中,所述圆筒部48具有圆环的一部分被切口的形状,与背面部50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接,安装部52以两板状分支的形状相互间隔并排的方式垂直于所述背面部50,且以刺破连接的方式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224接触形成电气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与专利文献1相比,同轴连接器10的结构克服了上述所列的同轴连接器1的不足,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地讲,由于其插体16的圆筒部48为带切口的圆环状板状体,这种结构只在XY平面内延展,在高度方向(即Z方向或竖直方向)没有限制,可以做得很低,在插座的中心导体(参考图8所示)插入到所述圆筒部48之后,所述圆环状板状体环抱地围绕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周围,以面-面接触的形式与所述中心导体接触,接触面积更大,接触效果更佳。
然而,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同轴连接器10中,圆筒部48外形较小,容易变形,其只在一侧边与背面部50连接,且由背面部50的竖直的与之连接的部分支撑,当与插座的中心导体对插时,容易被以不当的呈倾斜的对插角度而损伤、歪斜或严重变形,降低了电性接触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圆筒部48的圆环是切除了一部分的,必然因此减小了能够与插座的中心导体接触的面积,因而影响其结构的可靠性。
专利文献1:公开号为CN101340043A的中国专利。
专利文献2:公开号为CN101673908A的中国专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微型化且性能更加稳定可靠的微型同轴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95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藏式插头插座
- 下一篇:一种弯式微型同轴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