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膜触感结构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2501.7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7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宣;巩慧贤;牛淑桢;李彦如;王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6K7/1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640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标识 触感结构 从上到下 塑膜 制备 第二树脂层 第一树脂层 印刷油墨层 硅油纸层 压敏胶层 胶黏剂 颗粒层 塑膜层 色层 剥离 防转移性能 防伪力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膜触感结构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防伪标识领域。所述的塑膜触感结构防伪标识,从上到下依次为PET塑膜层、第一树脂层、UV离型层、第二树脂层、印刷油墨层、胶黏剂颗粒层、色层、压敏胶层和硅油纸层;所述的防伪标识能够撕开,分为剥离部分和留底部分,剥离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PET塑膜层、第一树脂层;留底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UV离型层、第二树脂层、印刷油墨层、胶黏剂颗粒层、色层、压敏胶层和硅油纸层。所述的标识具有防伪力度高,防转移性能好的优点,还能解决颗粒印色不完整的问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包括7个步骤,科学合理,简单易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膜触感结构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防伪标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防伪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样化,各商品生产厂家为了防止自己的产品被假冒,大多采用防伪标识对其所生产的商品进行防伪。另外,目前的防伪标识防二次转移的性能差,通过吹风机加热后便可整体转移防伪标识,造成防伪标识轻易被转移,极大影响了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在制备工艺中,传统印色采用凹印机使用网纹辊涂布,对于表面比较平整的样品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表面凹凸不平的材料印色时,突出部分周围因为位置较低,无法印上色,只有远离突出部分的地方可以印色,颗粒周围没有色层遮挡,贴标后被贴物颜色影响标识的图案,容易造成无法识读和图案不美观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膜触感结构防伪标识,具有防伪力度高,防转移性能好的优点,还能解决颗粒印色不完整的问题。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科学合理,简单易行。
本发明所述的塑膜触感结构防伪标识,从上到下依次为PET塑膜层、第一树脂层、UV离型层、第二树脂层、印刷油墨层、胶黏剂颗粒层、色层、压敏胶层和硅油纸层;
所述的防伪标识能够撕开,分为剥离部分和留底部分,剥离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PET塑膜层、第一树脂层;留底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UV离型层、第二树脂层、印刷油墨层、胶黏剂颗粒层、色层、压敏胶层和硅油纸层。
所述的PET塑膜层厚度为30μm。
所述的印刷油墨层可变信息包含图文、一维码、二维码或验证码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胶黏剂颗粒层中防伪颗粒直径为0.2-1.0mm,厚度为12-50μm;颜色为金色、银色、古铜色、红色、绿色、蓝色或灰色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防伪颗粒为圆形、六边形、长方形、半圆形、菱形、月牙形、正方形或S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第一树脂层可以提高UV离型层对PET塑膜层的结合力。
色层的目的是打底色,表面图文和可变信息不被任何颜色的被贴物干扰,印色工艺较为特殊,常规印色通常使用凹印机进行印色,对于含有颗粒的标识,无法在颗粒周围印色,使用多辊转移涂布方式,能确保色墨完全在颗粒周围涂布,保证色墨涂布的完整性。
本发明所述的塑膜触感结构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PET塑膜层经过电晕涂布第一树脂层,采用水性树脂4700;
2)在第一树脂层上涂布UV离型层;
3)在UV离型层面涂布第二树脂层,经过数码机印刷图文及可变信息,制成印刷油墨层;
4)使用复合机涂布胶黏剂,在复合前撒上防伪颗粒,经过烘箱烘干后收卷;
5)使用涂布机多锟转移涂布方式,确保每个防伪颗粒周围都涂布上色墨;
6)硅油纸经过涂胶机涂胶与色墨层复合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2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晶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目标物展示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