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精矿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制取高钛渣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3871.5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6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唐珏;储满生;冯聪;李峰;汤雅婷;柳政根;赵伟;王宏涛;高立华;王佳鑫;李胜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4/12 | 分类号: | C22B34/12;C22B5/12;C22B5/10;C21B13/02;C21B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还原 高钛渣 钛精矿 气基竖炉 制取 生铁 回收率 中频感应炉 生产效率 氧化球团 冶金技术 还原气 放入 紧凑 衔接 清洁 | ||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直接还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钛精矿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制取高钛渣的方法。该方法以钛精矿氧化球团为原料,将其放入气基竖炉中利用还原气进行直接还原后,再送至中频感应炉内进行熔分,得到生铁和高钛渣,其中得到的生铁中铁的回收率大于97%,高钛渣中TiO2的回收率大于95%。该方法流程短且衔接紧凑,生产效率高,综合能耗低,为钛精矿高效清洁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直接还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钛精矿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制取高钛渣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钛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车辆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攀枝花地区的钛矿储量最大,占国内总储量的48%,但多为矿物结构致密且固溶了较高含量的钙和镁的岩矿,故选出的钛精矿品位低,非铁钛杂质含量高。钛精矿中的钙主要以斜长石和钛辉石两种形式存在,镁则主要以斜长石和(Mg,Fe)TiO3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故钛精矿的物相组成和矿物结构十分复杂,属于典型的难处理共(伴)生复杂含铁资源。
目前工业中由钛精矿生产高品位富钛料的方法主要有:煤基还原-电炉熔炼法、选择氯化法、还原锈蚀法和酸浸法。(1)煤基还原-电炉熔炼法:工艺流程短,工厂占地面积小,副产品生铁可直接进行冶炼,但该方法能耗高,碳排放大,钛渣受到固体还原剂灰分及杂质影响,品位低,活性差;(2)选择氯化法:工艺简单,电耗小,产能大,易实现连续生产,渣铁分离彻底,但处理含钙、镁较高的钛铁矿时,难以解决CaCl2、MgCl2在炉底富集结料的问题,产生的FeCl3易恶化沸腾,Cl2和HCl对设备腐蚀严重,尾气难以处理;(3)还原锈蚀法:流程简单,成本低,污染小,但是该方法仅适用于处理高品位的海滨矿砂,我国大部分钛精矿并不适用于该工艺;(4)酸浸法:可有效去除铁、镁、铝、锰等杂质,获得高品位(90~96%)的人造金红石,但副流程长,并且还需排放大量液体废料。
专利CN 102399994B公开了一种冶炼钛渣的方法,该方法将钛精矿、粘结剂、碳质还原剂的混合物制成球团矿或压团块,使用环形炉或转底炉预还原球团矿或压团矿制得金属化球团或金属化压团,而后采用电炉熔分得到半钢和钛渣,这种方法属于典型的煤基还原-电炉熔炼工艺,碳质还原剂中的灰分及杂质对钛渣品位及活性不利;其次大量使用碳质还原剂,熔分炉渣TiO2含量高,易形成高熔点碳化钛,影响炉渣黏度,不利于铁与钛渣高效分离;同时转底炉或环形炉以辐射传热为主,热效率不高,采用其进行团块还原,能耗大,产品金属化率难以提高,加大熔分负荷。专利CN106591600A公开了一种低温气基还原含钛铁矿物粉末制备高钛渣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粉状料进行气基还原,其产能和处理量受限,并且在采用粉料进行生产时,由于粉料粒度较细,直接入炉生产难于控制,不利于维持还原炉的稳定性,另外该方法在熔分过程中加入熔融催化剂Na2CO3,其中,Na+对电炉炉衬影响较大,会加剧炉衬侵蚀。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钛精矿冶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钛精矿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制取高钛渣的方法,这种方法以气基竖炉为主要设备,气基竖炉具有环境友好、能耗低、单机产能大、生产灵活等优势,随着煤制气技术逐渐成熟,我国具有发展煤制气-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工艺所涉及的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学科、行业技术基础,煤制气-竖炉直接还原工艺是我国直接还原发展的主导方向。本发明充分考虑钛精矿的基础特性,将气基竖炉直接还原-熔分工艺应用于钛精矿利用,符合我国绿色低碳冶金的大背景,为我国钛精矿资源高效清洁综合利用提供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38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