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其输出端组件及其保护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5563.3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5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何代青;熊治平;杨永海;邹康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朗能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2/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石佩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板 输出端组件 壳体 电池 装配 配合间隙 输出端子 容纳 注塑 输出效率 依次连接 有效减少 安装面 宽度比 溢出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其输出端组件及其保护板,其中输出端组件包括保护板以及用于容纳保护板的壳体,其中,保护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具有安装面,安装面上设置有输出端子。第一部的宽度大于第二部的宽度。上述一种电池、其输出端组件及其保护板,由于第一部的宽度比第二部的宽度大在将保护板装配进能容纳保护板的壳体时,第一部与壳体的配合间隙较小,能有效减少电池注塑装配时的胶体溢出污染输出端子而导致的保护板输出效率降低问题。而第二部与壳体的配合间隙较大,易于装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其输出端组件及其保护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增加,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聚合物电池,由于其容量大、放电时间长等多方面的优势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在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电子产品轻薄化的大背景下,电池也被设计得更薄。
一般地,电池的保护板需要装配到上盖的内腔里,然后进行低压注塑。上盖上具有三个与保护板的输出端子相对应的输出端子窗口,薄的电池的输出端子窗口到上盖的内壁的距离仅为0.0mm~0.2mm,在进行注塑时,保护板的输出端子处很容易发生溢胶现象,即注塑时,塑胶料溢出到保护板的输出端子表面。溢胶处由于存在溢胶压力,会导致保护板下沉,使得装配尺寸不稳定,影响后续装配。而且为了不影响保护板的输出端子的输出效率,需要员工手动除胶,大大增加了员工工作量以及用人成本。所以在电池装配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溢胶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减少电池装配时的溢胶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其输出端组件及其保护板。
一种保护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具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输出端子;所述第一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的宽度,其中,所述宽度指的是所述安装面上的在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连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
上述保护板包括第一部以及第二部,第一部以及第二部分别为保护板依次连接的两段,具有输出端子的一段即为第一部,由于第一部的宽度比第二部的宽度大,在将保护板装配进能容纳保护板的壳体时,第一部与壳体的配合间隙较小,能有效防止电池注塑时的胶体溢出污染输出端子,进而导致保护板的输出效率降低的问题。而第二部与壳体的配合间隙较大,易于装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的宽度比所述第二部的宽度大0.06mm~0.1mm。
第一部的宽度比所述第二部的宽度大0.06mm~0.1mm,即第一部的单边宽度比第二部大0.03~0.05,保证了第一部与壳体配合间隙较小,防止溢胶,也考虑到第二部与壳体的装配只需稍微固定,保证第二部不脱落即可,所以第二部与壳体预留了较大的配合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的靠近所述第二部的边缘与所述输出端子的靠近所述第二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4mm~6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的连接处采用斜倒角过渡。
由于第一部与第二部的宽度不同,不易于加工,在第一部与第二部的连接处采用斜倒角过渡能保证保护板外形易于加工成型。
一种电池输出端组件,所述包括壳体以及前述的保护板,所述壳体开设有凹槽,所述保护板与所述凹槽的底壁抵接;所述凹槽的底壁开设有输出端子窗口,所述输出端子窗口与所述输出端子相对应。
上述电池输出端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前述的保护板,壳体开设有用于容纳保护板的凹槽,由于保护第一部的宽度比第二部的宽度大,在将保护板装配进能壳体时,第一部与壳体的配合间隙较小,第一部能完全覆盖住输出端子窗口,从而能有效减少电池注塑装配时的胶体从输出端子窗口溢出而污染输出端子,进而导致的保护板的输出效率降低问题。而第二部与壳体的配合间隙较大,在进行装配时,易于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朗能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朗能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5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注液用定位固定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