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输接口的检测装置及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6437.8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2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松;单长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高胜科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H02M3/33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0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接口 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 检测电路 检测装置 充电器 供电系统 控制信号输出端 第二检测 降压电路 连接状况 输出状态 检测端 适配器 引脚 隔离 信号输出端 负极连接 供电领域 供电设备 人为干预 自动决定 智能 连通 充电 安全 | ||
1.一种传输接口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隔离降压电路、控制电路和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与传输接口的D+引脚或D-引脚连接的第一检测端,以及与传输接口的负极连接的第二检测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检测电路分别与隔离降压电路和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在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连通时,控制信号输出端进入第一输出状态,反之,控制信号输出端进入第二输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一光耦合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第一检测端和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原边分别与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副边分别与信号输出端和地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在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连通时断开,并控制第一光耦合器断开,所述信号输出端不输出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三极管在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连通时断开时导通,并控制第一光耦合器导通,所述信号输出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光耦合器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和第二光耦合器的副边构成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原边、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构成检测电路,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原边分别与第一检测端和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第二光耦合器的副边和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其集电极与信号输出端连接,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光耦合器在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连通时导通,并控制第二三极管断开,所述信号输出端不输出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光耦合器在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连通时断开,并控制第二三极管导通,所述信号输出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降压电路包括降压电路和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包括时钟芯片、第三三极管和第一变压器,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时钟芯片的ck控制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单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分别与降压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次级线圈作为降压电路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压器为高频功率变压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与电源正极连接,并通过稳压二极管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集分别与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和时钟芯片的vdd连接,并通过电容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芯片包括具有第一运放放大器的锯齿波发生器和具有第二运放放大器的占空比调节及驱动电路,所述第一运放放大器的同相通过电阻接地,其反相通过电容地接,其输出端与第二运放放大器的同相连接,其反相接入上拉电阻,其输出端作为ck控制端。
8.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检测装置和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主控电路、第二变压器和传输接口,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分别与电源输入端和主控电路连接,其次级线圈与传输接口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检测装置的隔离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还通过一电阻与主控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电源端还与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在信号输出端不输出信号时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控制供电电路工作;以及所述主控电路在信号输出端接地时接地,停止供电电路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为充电电路或适配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包括多个传输接口,所述检测装置的第一检测端分别与各传输接口的D+引脚或D-引脚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的第二检测端分别与各传输接口的负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高胜科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高胜科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643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LED投光灯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移动电力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