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节装置、转向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17410.4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6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郑明秦;李润锋;灌伟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7/18 | 分类号: | B62D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节装置 转轴 套筒 本实用新型 转向系统 上支座 下支座 抗冲击能力 转向梯形臂 薄壳效应 冲击载荷 车轮轴 铰接 上臂 外周 下臂 悬架 | ||
1.一种转向节装置,包括用于与转向拉杆连接的转向梯形臂(6)和用于与车轮连接的车轮轴(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悬架的上臂和下臂分别铰接的上支座(1)和下支座(12),以及连接所述上支座(1)和所述下支座(12)的管状转轴(11),所述转轴(11)外周套设有套筒,所述车轮轴(8)和所述转向梯形臂(6)均与所述套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固定套管(4)和分别与所述固定套管(4)两端固定连接的上轴承座(3)和下轴承座(9);所述车轮轴(8)和所述转向梯形臂(6)均与所述固定套管(4)固定连接,所述上轴承座(3)和所述转轴(11)之间设有上轴承(2),所述下轴承座(9)和所述转轴(11)之间设有下轴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承(10)有两个,且沿所述转轴(11)的轴向依次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1)设有可套设于所述转轴(11)外周的轴孔,所述轴孔和所述上支座(1)的外侧壁之间设有连通二者的缝隙,以调节所述轴孔对所述转轴(11)的夹紧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1)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上臂的铰接轴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缝隙分布在所述轴孔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12)的截面呈凹槽形,所述下支座(12)的槽底与所述转轴(11)的端面固定连接,且槽口背对所述转轴(11);所述下支座(12)的两个侧壁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下臂的铰接轴的第二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座(3)、所述下轴承座(9)和所述下支座(12)均与所述固定套管(4)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管(4)外周套设固定有轴座(5),所述转向梯形臂(6)和所述车轮轴(8)均与所述轴座(5)连接,且所述轴座(5)和所述车轮轴(8)之间设有用于与制动卡钳连接的固定耳(7)。
9.一种转向系统,包括悬架和转向拉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节装置,所述悬架的上臂与所述上支座(1)铰接,所述悬架的下臂与所述下支座(12)铰接,所述转向梯形臂(6)与所述转向拉杆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1741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