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9433.X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4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数华;巫美强;孔庆林;范雪强;沈杰杰;张磊;黄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B28B1/04;A01N57/16;A01N25/28;A01P7/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杨宏伟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中掺入可防治白蚁的毒死蜱微胶囊,其混凝土的质量配合比为:水泥:水:细骨料:粗骨料:减水剂:毒死蜱微胶囊=1.0:0.30~0.60:2.0~3.0:3.0~4.0:0.01~0.02:0.02~0.06;
所述的毒死蜱微胶囊为圆形或椭球形,粒径为30~150μm,包括囊壁和囊芯,所述囊壁为脲醛树脂,囊芯为毒死蜱溶液;所述毒死蜱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脲醛树脂预聚体;
第二步,将毒死蜱原药溶解于二甲苯溶液中,再加入乳化剂,得到毒死蜱乳液;
第三步,将毒死蜱乳液与脲醛树脂预聚体混合,缓慢调节混合液的pH值至2.0~3.0,进行原位聚合反应的酸化阶段;
第四步,再将固化剂加入混合液中,进行原位聚合反应的固化阶段,得到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毒死蜱微胶囊;
所述第二步中,将乳化剂加入到毒死蜱溶液中,调节温度至38℃-45℃,高速搅拌乳化30~40min,搅拌速度600~800rpm;毒死蜱原药与二甲苯溶液的质量比为2.5~4:1;所述乳化剂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物,乳化剂的浓度为6~8w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将摩尔比为1:1.75的尿素和甲醛水溶液混合,采用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8.0~9.0,升温至70℃,反应1h,搅拌速率450rpm,得到脲醛树脂预聚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将毒死蜱乳液与脲醛树脂预聚体混合后,加入NaCl溶液,升温至50℃,搅拌速度500~600rpm,酸化反应1h,缓慢调节混合液的pH值至2.0~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抗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酸化反应过程中,先在20min内采用1mol/L的NH4Cl溶液缓慢调节反应的体系pH值至4.0,再在40min内采用2.0%的稀盐酸溶液缓慢调节反应的体系pH值至2.0~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加入固化剂间苯二酚,间苯二酚与毒死蜱原药的质量比为1:1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抗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所述原位聚合反应的固化阶段为升温至60℃,搅拌速度400rpm,固化反应2h,得到微胶囊溶液,反应结束后采用1mol/L NaOH溶液调节微胶囊溶液pH值至中性,用蒸馏水清洗3~4遍,再抽滤、风干得到毒死蜱微胶囊。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抗蚁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称取足量的水泥,加入适当比例的毒死蜱微胶囊,搅拌直至分散均匀;
步骤2、称取足量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并搅拌均匀;
步骤3、将掺有毒死蜱微胶囊的水泥加入骨料中,并搅拌均匀,形成搅拌混合物;
步骤4、称取相应质量的水和减水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再加入到步骤3的搅拌混合物中,进行先慢后快的搅拌方式,形成混凝土拌合物;
步骤5、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试模中,插捣或振捣至表面泌浆;
步骤6、刮除试模上溢出的混凝土浆体,放置24h;
步骤7、拆模后将样品转入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养护至28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3943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