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水葫芦越冬棚常年净化水质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7555.3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6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卢立志;李国勤;田勇;陈黎;沈军达;陶争荣;曾涛;杜雪;徐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31/00 | 分类号: | A01K31/00;A01G31/02;A01G13/02;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马超前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葫芦 水池 种植 遮阳棚 水禽 生态循环型 半封闭式 净化水质 水禽养殖 越冬棚 门洞 房舍 浮球 支架 运动场 水泵 阴凉 棚膜覆盖 水质净化 外侧设置 依次设置 营养物质 出水口 隔离网 进出孔 曝气管 隔开 棚门 棚膜 水管 水体 隔离 铺设 围墙 吸收 | ||
1.一种利用水葫芦越冬棚常年净化水质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封闭式水禽房舍(1),所述半封闭式水禽房舍(1)的一侧自里向外依次设置有运动场(2)、运动水池(3)和水葫芦种植水池(4),所述运动水池(3)和水葫芦种植水池(4)通过隔离网(5)隔开,所述隔离网(5)上设置有进出孔(22),所述运动场(2)、运动水池(3)和水葫芦种植水池(4)外侧设置有围墙(7),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4)内种植有水葫芦(6),所述运动水池(3)和水葫芦种植水池(4)底部铺设有水质净化层(8),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4)内设置有浮球(9),所述浮球(9)内设置有水泵(10),所述水泵(10)的出水口通过水管(11)与曝气管机构(12)相连接,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4)上设置有遮阳棚(27),所述遮阳棚(27)包括支架(23)和棚膜(24),所述的棚膜(24)覆盖于所述支架(23),所述的遮阳棚(27)一侧设置有门洞(25),所述门洞(25)上安装密封棚门(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半封闭式水禽房舍(1)长20~30米,宽为5~10米,运动场(2)、运动水池(3)和水葫芦种植水池(4)的长度与半封闭式水禽房舍(1)的长度相同,运动场(2)、运动水池(3)和水葫芦种植水池(4)的宽度与半封闭式水禽房舍(1)的比例分别是1:1、1:1和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净化层(8)包括第一透气砖层(14),所述第一透气砖层(14)上方设置有第二透气砖层(15),所述第一透气砖层(14)和第二透气砖层(15)之间设置有腔体(16),所述第一透气砖层(14)上且在腔体(16)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第二透气砖层(15)的支撑柱(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7)采用透气砖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机构(12)包括若干根相互连通的曝气支管(18),所述曝气支管(18)与水管(11)相连通,所述曝气支管(18)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孔(13);所述曝气支管(18)设置在腔体(16)内,所述第二透气砖层(15)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19),所述水管(11)穿过透气孔(19)与水管(1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封闭式水禽房舍(1)的侧面上设置有门(20)和窗(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场(2)靠近半封闭式水禽房舍(1)的一侧设置有围墙(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网(5)底端与运动水池(3)的池底相连接,所述隔离网(5)的顶部与围墙(7)的顶部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禽的饲养密度按照半封闭式水禽房舍(1)每平方米饲养8~10只成年水禽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水池(3)与运动场(2)的连接处设置有坡度为0.5°的斜坡;所述水葫芦(6)的种植面积占水葫芦种植水池(4)的水面面积80%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孔(22)的大小为10~15cm2;所述围墙(7)的高度为1.0m~1.2m;所述运动水池(3)的深度为1.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75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猪检测系统及数目统计、检测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态循环型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