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配电网网架结构与分布式光伏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4737.1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6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熊晓琪;查鹏程;夏琦;余滢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6 | 分类号: | H02J3/06;H02J3/4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艳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配电网 网架 结构 分布式 多目标 协同 优化 方法 | ||
1.直流配电网网架结构与分布式光伏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配电网源荷场景;
步骤1.1、建立源荷概率模型,在模型中引入源荷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维高斯混合模型GMM对源荷联合概率分布进行建模;
步骤1.2、构建源荷场景集,通过步骤1.1得到源荷二维高斯混合模型GMM,采用接受-拒绝采样法构建源荷场景集;
步骤2、建立电力电子设备的潮流及损耗模型;
步骤2.1、建立电压源型换流器潮流计算模型及损耗模型;
步骤2.2、建立DC-DC变换器潮流计算模型及损耗模型;
步骤3、直流配电网架结构与分布式光伏协同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建立直流配电网架结构与分布式光伏协同优化多目标双层模型;
步骤3.1.1、上层模型的优化变量为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容量,包含4个优化目标:年运行成本最小化、电能质量最优、经济收益最大化、分布式光伏项目创造的环境与节能效益最大;
步骤3.1.2、下层模型的优化变量为网架结构,优化目标为年运行成本;
步骤3.2、求解双层优化模型;
步骤3.2.1、采用所有生成树算法产生所有可行拓扑集合,当可行拓扑集规模较小时,采用遍历法可直接找到下层目标函数的全局最优解;若可行拓扑数量较多,采用模拟退火法寻优;
步骤3.2.2、采用MOPSO算法对步骤3.1所得模型进行求解,优化变量为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容量,多目标优化中包含下层模型的网架结构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大学;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47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