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天窗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9263.9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9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杨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汉狮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3 | 分类号: | E04D13/03;E04D13/035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谭健洪;莫瑶江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梁 窗架 导轮 滑动方向 钢丝绳 驱动装置 自动天窗 窗帘 导轮转动 传动件 折叠的 滑动 首端 尾端 张开 穿过 老化 驱动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天窗,包括窗架,窗架内设有可相对窗架滑动的移动梁,移动梁与窗架之间设有可沿移动梁滑动方向张开或折叠的天窗帘,窗架内设有沿移动梁滑动方向分别布置于移动梁两端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第一导轮内绕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的首端连接于移动梁沿移动梁滑动方向的一端,钢丝绳的尾端穿过移动梁并在绕设于第二导轮内后连接于移动梁沿移动梁滑动方向的另一端;窗架内还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导轮或第二导轮转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传动件易老化易失效的问题,对于天窗帘两侧移动不同步的情况能自动调整,降低成本、方便安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天窗。
背景技术
天窗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种类繁多,按其结构,位置以及与屋顶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天顶、碰撞和抑郁型三类。而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和人类需求的提高,自动天窗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而在现有技术中,自动天窗一般使用皮带作为传动件实现对天窗帘的控制。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现,皮带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容易老化和失效,使得天窗的维修频率提高;再者,若出现特殊情况使得天窗帘两侧出现移动不同步的情况,只能人为手动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天窗,以解决皮带在高温下长期工作易老化易失效,且不能自动调整天窗帘两端移动不同步情况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天窗,包括窗架,窗架内设有可相对窗架滑动的移动梁,移动梁与窗架之间设有可沿移动梁滑动方向张开或折叠的天窗帘,窗架内设有沿移动梁滑动方向分别布置于移动梁两端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第一导轮内绕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的首端连接于移动梁沿移动梁滑动方向的一端,钢丝绳的尾端穿过移动梁并在绕设于第二导轮内后连接于移动梁沿移动梁滑动方向的另一端;窗架内还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导轮或第二导轮转动。
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如下:
在自动天窗工作时,驱动装置开始运作,带动第一导轮或第二导轮转动,第一导轮或第二导轮通过绕设在导轮上的钢丝绳带动第二导轮或第一导轮转动,同时钢丝绳的首端和尾端作同向移动,带动移动梁作同向移动。天窗帘的一端连接在窗架上,另一端连接在移动梁上,通过移动梁的滑动实现天窗帘的张开或折叠。使用钢丝绳作为传动件的原因在于;钢丝绳在高温环境下,不容易老化和失效,降低维修频率和成本。
具体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两第一导轮和两第二导轮分别布置于移动梁沿自身纵向的两端。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天窗帘的一侧已经被最大限度压缩而另一侧却并没有完全收起时,被最大限度压缩收起的一侧的钢丝绳会不随导轮的转动而移动,待没有完全收起的一侧完全收起后,驱动装置停止运作,而天窗帘的两侧也回到了同步状态。
具体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采用如下结构:包括第一组件轮和第二组件轮,第一组件轮上设置有凸块,第二组件轮上设置有可与凸块扣合的空腔,凸块处于第一组件轮的回转中心,空腔形成于第二组件轮的回转中心。第一组件轮和第二组件轮相互扣合并形成供钢丝绳穿行的钢丝绳槽,钢丝绳槽的截面呈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顶角朝向第一组件轮和第二组件轮的转动中心。用组合式导轮代替了一体成型的导轮,一是方便了安装,二是降低了导轮制造的成本。
具体的,窗架包括两条互相平行的支撑杆,两条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导轮设置于第二横梁内,第二导轮设置于第一横梁内,钢丝绳设置于支撑杆内。支撑杆内设置有沿支撑杆纵向布置的导向槽,移动梁两端分别伸入两支撑杆的导向槽内;移动梁伸入导向槽的端部均设置有可使移动梁沿导向槽导向方向移动的移动组件。通过移动组件带动移动梁移动,避免移动梁和导向槽直接摩擦,降低移动梁的损耗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汉狮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汉狮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92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自粘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屋面挑檐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