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脉冲加热温升速率估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06648.0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6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秦宇迪;卢兰光;韩雪冰;欧阳明高;李建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89 |
代理公司: | 11606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脉冲加热 等效电路模型 产热 温升 传热功率 开路电压 有效熵 电势 能量关系式 参数辨识 加热效果 脉冲参数 速率估计 申请 应用 制定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脉冲加热温升速率估计方法。通过建立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对所述电池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参数辨识,以获得电池的有效熵电势和电池的开路电压与脉冲加热电流的关系。所述脉冲加热电流的幅值、周期为脉冲参数。之后根据所述有效熵电势、所述电池的开路电压与脉冲加热电流的关系。建立产热模型。利用所述产热模型和电池的传热功率,获得所述电池在脉冲加热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式,进而获得所述电池脉冲加热温升速率。上述方法通过建立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并利用所述电池的产热模型和电池的传热功率模型,可以获得电池脉冲加热温升速率与脉冲加热电流的关系,为脉冲加热在实际应用中的加热效果的制定提供了便捷、全面的估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脉冲加热温升速率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车辆尤其是纯电动车的大范围应用,车辆的性能将紧密依赖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低温充电的场景也愈加高频出现。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面临的问题对其实际应用已造成巨大影响。低温环境会降低电池的可用能量并在放电时产生能量损失,整个生命周期内也会导致电池寿命的衰减。同时低温环境也会增加电池的阻抗,从而影响电池寿命以及安全性等。这些问题都给低温环境中电池的使用带来重大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电池的工作循环之前,通过脉冲加热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加热。但是脉冲加热电流对电池进行内加热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电池脉冲加热温升速率变化情况,从而估计出脉冲加热参数对电池脉冲加热温升速率的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脉冲加热电流对电池进行内加热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电池脉冲加热温升速率变化情况,从而估计出脉冲加热参数对电池脉冲加热温升速率的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脉冲加热温升速率估计方法。
一种电池脉冲加热温升速率估计方法,包括:
S10,建立电池等效电路模型,提供电池参考数据,对所述电池等效电路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辨识,以确定有效熵电势和开路电压与脉冲加热电流的关系;
S20,根据所述有效熵电势、所述开路电压与脉冲加热电流的关系,建立电池产热模型;
S30,提供电池传热功率模型,并利用所述电池产热模型和所述电池传热功率模型,获得电池能量关系式;
S40,根据所述电池能量关系式,获得所述电池脉冲加热温升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包括开路电压Uocv、欧姆内阻Rohm、第一极化内阻Rc、第二极化内阻Rd、第一电容Cc以及第二电容Cd;
建立所述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极化内阻Rc和所述第一电容Cc并联形成第一电路;
所述第二极化内阻Rd和所述第二电容Cd并联形成第二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所述第二电路以及所述欧姆内阻Rohm串联后一端与所述电池的开路电压Uocv串联,另一端与端电压Ut串联,以形成所述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所述开路电压与脉冲加热电流的关系式为:
Ut=Uocv-UC-Ud-IRohm
其中,UC为第一极化内阻两端的电压,Ud为第二极化内阻两端的电压,I为脉冲加热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66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