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纳米曝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4128.7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5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庆堂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F04D29/66;F16F15/04;F16F15/08 |
代理公司: | 52117 贵阳索易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64700 贵州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水管 纳米曝气 水泵 发生器 池体 本实用新型 固定连通 充气管 出水管 输出口 管径 密封固定连接 污水处理技术 溶解氧测量 底部内壁 对称开设 管径变化 减震机构 变化处 控制箱 溶解氧 风机 探头 通水 外壁 连通 体内 智能 节约 能源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纳米曝气系统,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外的风机和控制箱,池体的底部内壁通过减震机构固定连接有水泵,水泵的输出口固定连通有纳米曝气发生器,纳米曝气发生器远离水泵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池体内还设有溶解氧测量探头,纳米曝气发生器包括两端分别与水泵输出口和出水管固定连通的通水管,通水管中间部分的管径小于通水管其他部分的管径,通水管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有与通水管管径变化处对应的充气管,通水管位于充气管内对应管径变化处对称开设有两个气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保证溶解氧浓度在设定范围内,便于人们操作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纳米曝气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向水中充氧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而在向水中冲氧气时,水管内的水容易流出,需要在增加气压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为水充氧的目的,成本过高,且过于繁琐不便,且在检测溶解氧浓度时,溶解氧浓度在高于或低于设定值范围都需人们不断的去进行调整以保证溶解氧浓度在设定范围内,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溶解氧浓度在高于或低于设定值范围都需人们不断的去进行调整以保证溶解氧浓度在设定范围内,不便于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能纳米曝气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纳米曝气系统,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外的风机和控制箱,所述池体的底部内壁通过减震机构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口固定连通有纳米曝气发生器,所述纳米曝气发生器远离水泵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池体内还设有溶解氧测量探头,所述纳米曝气发生器包括两端分别与水泵输出口和出水管固定连通的通水管,所述通水管中间部分的管径小于通水管其他部分的管径,所述通水管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有与通水管管径变化处对应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侧壁开设有通过风管与风机固定连通的进风口,所述通水管位于充气管内对应管径变化处对称开设有两个气孔。
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多个固定连接在池体底部内壁的U形固定板,所述U形固定板的水平部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U形固定板相对一侧的侧壁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转轴,所述转轴的轴壁固定套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齿条的下端通过缓冲机构与池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相背两个侧壁均通过扭力弹簧与U形固定板竖直部侧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齿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连接在水泵下端的托板,所述托板的下端与U形固定板的上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缓冲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两根与齿条下端铰接且呈八字形分布的缓冲杆,两根所述缓冲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复位弹簧,所述缓冲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缓冲滑块,所述池体的底部内壁开设有与缓冲滑块相匹配的缓冲滑槽。
优选的,所述U形固定板对应开口处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块,所述齿条的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滑块相匹配的限位滑槽。
优选的,所述溶解氧测量探头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箱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箱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风机和水泵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纳米曝气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智能纳米曝气系统,在需要冲入氧气时,通过风机从外界进行吸入空气,并将空气输送至充气管内,当通水管内的水流流至通水管不同管径的连接处时,通水管直径发生变化时,其中的水流的压力会迅速变小,常压空气便从气孔进入通水管与水溶合、顺水流走,在不必增加气压的情况下实现为水充氧的目的,且水不会流到水管以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庆堂,未经张庆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41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