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临床针灸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4541.3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4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马莉莉;吕怀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莉莉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潘艳霞 |
地址: | 2657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临床 针灸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针灸辅助装置,涉及临床针灸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主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连接杆、弹簧和卡块,使用前,将针灸放入凹槽内,并将其顶部的固定块卡入卡块内部,在需要对患者进行针灸时,握住主体一侧的把手,并将主体底端对准患者的穴位,按压连接杆顶端的压板,促使连接杆带动卡块下压,便可将针体插入,方便快捷,与目前人工进行的方式相比,精准度和稳定性都更好,完成针灸后,弹簧便会带动压板进行复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针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临床针灸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在针灸过程中,针体需要长时间安擦在患者的穴位,所以因尽可能保证针体重量不受变化,但同时由于针灸所使用的针,针体过于纤细,导致工作人员安插极为不便,而现有的辅助设备大多无法帮助工作人员以合适的角度进行安插,影响针灸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医疗人员在针灸时由于针体纤细导致安插极为不便,同时无法以准确的角度进行针灸的问题,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针灸辅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临床针灸辅助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主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连接杆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卡块,且卡块延伸至凹槽内,所述卡块的内部设置有针体,所述针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针体的外侧设置有磨砂层,所述主体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量角器,所述量角器的内部设置有滑轨,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滑块。
优选地,所述主体呈中空结构,所述针体的大小与凹槽相匹配,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大小与卡块相匹配,且针体通过第二固定块与卡块卡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量角器通过转轴与主体转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大小与滑轨相匹配,且滑块位于滑轨内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把手位于主体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的结构与卡块相同。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底端与滑轨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线内,所述主体采用的材料为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连接杆、弹簧和卡块,使用前,将针灸放入凹槽内,并将其顶部的固定块卡入卡块内部,在需要对患者进行针灸时,握住主体一侧的把手,并将主体底端对准患者的穴位,按压连接杆顶端的压板,促使连接杆带动卡块下压,便可将针体插入,方便快捷,与目前人工进行的方式相比,精准度和稳定性都更好,完成针灸后,弹簧便会带动压板进行复位;
2、通过设置的量角器、滑轨和滑块,在针灸过程中,可利用主体端的量角器与患者身体接触,根据主体与量角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可转动主体并观测滑块位于滑轨内所对应的角度,最后重复操作将针插入患者穴位,提高装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莉莉,未经马莉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45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转移的妇科用蒸熏治疗器
- 下一篇:一种阻燃高分子材料高速混合制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