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育器材用握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19224.5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8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太昌;马波;姜华;强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26/00 | 分类号: | A63B2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244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育器材 用握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体育器材用握持装置,安装于器材主体握持端端部,具有支撑柱,支撑柱两端固定安装的限位胶套,以及支撑柱外壁上由内至外依次套接的防潮垫圈、套筒、泡沫套、挠性套管与外护橡胶套。且通过紧固螺钉实现套筒与支撑柱间的固定,其余固定方式均采用粘结方式。通过泡沫套的压缩性可以实现人体手部握持的舒适感;通过挠性套管在具有压缩性的同时一定的支撑强度;通过外护橡胶套提高握持装置的耐磨损能力;通过安装防潮垫圈提高握持装置的防潮防水性,提高耐腐蚀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用握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体育器材用握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健身器材领域,活动量较大的健身器材都是由人体自身处理来活动躯干、肢体,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种主动锻炼的方式,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因此,很多人不能长久坚持下去导致半途而废,而且,长时间运动会出现人体自重所造成的腿部膝盖承压过大所带来的膝盖病变问题,为了使人们在运动时具有较好的舒适性,通常会在运动器械上加装握持装置以便于人们能够通过手握住握持装置来增加人们健身时的舒适性和支撑性,以完成适应人体的活动量,但是现有的握持装置在使用时,通常是在外部包裹一胶套,使用一段时间后磨损量比较大,同时胶套容易脱落,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体育器材用握持装置,其结构合理有效减少使用磨损。
本实用新型体育器材用握持装置,固定安装于器材本体需要握持部位端部,包括支撑柱、前限位胶套、后限位胶套、防潮垫圈、套筒、泡沫套、挠性套管与外护橡胶套。
其中,支撑柱端部与器材本体握持部位固定,支撑柱前后端部分别固定套接前限位胶套、后限位胶套。
支撑柱外壁上由内至外依次固定套接防潮垫圈、套筒、泡沫套、挠性套管与外护橡胶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体育器材用握持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支撑柱上的前限位胶套和后限位胶套可提供握持装置握持槽,并且通过紧固螺钉实现钢圈和支撑柱之间的固定连接,防止二者之间发生错位而导致脱落;
2、本实用新型体育器材用握持装置,通过套筒可,通过泡沫套的压缩性可以实现人体手部握持的舒适感,通过挠性套管在具有压缩性的同时一定的支撑强度,通过外护橡胶套提高握持装置的耐磨损能力。
3、本实用新型体育器材用握持装置,通过安装防潮垫圈提高握持装置的防潮防水性,提高耐腐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体育器材用握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器材本体 2-支撑柱 3-前限位胶套
4-后限位胶套 5-防潮垫圈 6-套筒
7-紧固螺钉 8-泡沫套 9-挠性套管
10-外护橡胶套 11-凹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体育器材用握持装置,固定安装于器材本体1需要握持部位上,包括支撑柱2、前限位胶套3、后限位胶套4、防潮垫圈5、套筒6、紧固螺钉7、泡沫套8、挠性套管9与外护橡胶套10,如图1所示。
所述支撑柱2为钢制,末端焊接固定于器材本体1需要握持部位末端端面中部,与握持部位末端端面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未经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192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