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肢体瘫痪患者护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49875.6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4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伟丽 |
主分类号: | A61G7/075 | 分类号: | A61G7/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肢体 瘫痪 患者 护理 | ||
一种肢体瘫痪患者护理架,有效的解决了不便抬高患者下肢,及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的底板,底板上设有左右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内开设有上下方向的矩形槽,底板上设有位于支撑板后侧且前后方向的连接板,连接板内开设有上下方向且与矩形槽连通的十字形槽,十字形槽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块,连接块的前端伸入矩形槽内且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内高外低的梯形块,两个梯形块的相背端分别设有前端贯穿支撑板的矩形块,两个矩形块前端设有左右方向的固定板,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槽,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与弧形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下的弧形板;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肢体瘫痪患者护理架。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由于一些患者下肢瘫痪,长期躺在病床上,使患者下肢皮肤长期受到压迫,容易产生压疮,需要医护人员辅助患者抬高下肢进行护理,且对患者下肢进行轻微运动,促进患者的康复,对患者下肢抬高需要人工辅助,即不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也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肢体瘫痪患者护理架,有效的解决了不便抬高患者下肢,及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方向的底板,底板上设有左右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内开设有上下方向的矩形槽,底板上设有位于支撑板后侧且前后方向的连接板,连接板内开设有上下方向且与矩形槽连通的十字形槽,十字形槽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块,连接块的前端伸入矩形槽内且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内高外低的梯形块,两个梯形块的相背端分别设有前端贯穿支撑板的矩形块,两个矩形块前端设有左右方向的固定板,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槽,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与弧形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下的弧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可上下滑动的固定板,以及设有的棘轮棘爪结构,便于将患者的下肢进行抬高,且使患者下肢能够处于稳定位置,有效防止患者下肢压疮的出现,也能够对患者下肢进行轻微活动,且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下肢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设有的弧形槽和弧形板,能够便于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避免对患者下肢抬高时,患者下肢从固定板上滑落,且设有卷簧,能够使患者下肢下落时起到缓冲作用,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阶梯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底板1,底板1上设有左右方向的支撑板2,支撑板2内开设有上下方向的矩形槽3,底板1上设有位于支撑板2后侧且前后方向的连接板4,连接板4内开设有上下方向且与矩形槽3连通的十字形槽5,十字形槽5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块6,连接块6的前端伸入矩形槽3内且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内高外低的梯形块7,两个梯形块7的相背端分别设有前端贯穿支撑板2的矩形块,两个矩形块前端设有左右方向的固定板8,固定板8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槽,固定板8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与弧形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下的弧形板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伟丽,未经李伟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498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结构弯折加工时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生儿侧卧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