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河道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29781.7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5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国;胡友彪;郑永红;陈小运;余婷;武琳;邓永强;张磊;陈芳玲;张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依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水生植物 净化 河道 水体 中氮磷 营养物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河道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待净化区域水体,进行取样;S2、根据取样水体中的总氮含量、总磷和氨氮含量确定种植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种类,并分别进行预培养1‑2周;S3、向待净化区域水体中投入预培养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并确定种植密度;S4、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生长周期为30‑40d,随后进行净化后的水体总氮含量、总磷和氨氮含量检测。本发明针对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对总氮、总磷和氨氮进行检测和比较,确定了净化水质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最佳组合类型,为富营养化和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和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河道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生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染物的转化与降解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的氮磷作为自身生长所用;植物根系释放的酶等物质可直接降解污染物,且降解速度非常快;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吸附效果不同,根系释放的酶和根际微生物种群及数量有所差异,从而影响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考察不同类型植物净化污染水体的效果,对提高水生植物修复污染水体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氮、磷浓度高促进水生生物尤其是藻类大量繁殖,从而使水体环境不断恶化,水质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多种水生植物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具有明显的效果,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利用水生植物净化修复水体是一种成本低廉、节约能源、简便易行的办法,并作为水体净化修复的有效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研究和实践中,但是单一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能力不足,并且对于城市排放的高污染浓度污水处理十分有限。同时在有污染的通航河道内进行水生植物种植时,严重影响通航船只的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河道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生植物净化黑臭水体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河道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待净化区域水体,并进行取样操作,检测取样水体中的总氮含量、总磷和氨氮含量;
S2、根据取样水体中的总氮含量、总磷和氨氮含量确定种植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种类,并分别对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进行预培养1-2周;
S3、向待净化区域水体中投入预培养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并确定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
S4、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生长周期为30-40d,随后进行净化后的水体总氮含量、总磷和氨氮含量检测;
其中:待净化区域水体中待净化区域水体中总氮不小于15mg·L-1、总磷不小于2mg·L-1、氨氮不小于5mg·L-1;
净化后水体的总氮去除率大于57%、总磷去除率大于90%、以及氨氮去除率大于90%。
进一步的,所述挺水植物包括大薸、凤眼莲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浮水植物包括美人蕉、菖蒲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沉水植物包括金鱼藻、穗花狐尾藻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选取时,保持植株顶尖不受损。
进一步的,所述S2中预种植的水生植物在室温、无雨、自然光照下的环境下于自来水中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97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