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有源谐波电导法的光伏逆变器集群谐振抑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9702.8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0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圣清;谷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01;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1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有源 谐波 电导 逆变器 集群 谐振 抑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有源谐波电导法的光伏逆变器集群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S1:通过光伏单逆变器到多逆变器系统等效模型,得到单逆变器到逆变器集群的谐振特性;
S2:通过基于PI控制器下电容电流内环,电网电流外环的双闭环控制;
S3:在步骤S2的基础上,在光伏并网系统中加入有源滤波电导,抑制光伏逆变器集群谐振;
所述S1中,根据单光伏逆变器的谐振特性:
其中,
根据上式可得:
G1(s),Gc(s),G2(s)和Gg(s)分别为频域下LCL滤波器的网侧阻抗,滤波电容支路阻抗,逆变器侧阻抗和电网侧阻抗;L1_i、L2_i分别为逆变器交流侧电感和滤波器电感;Ci为滤波电容;Lg为网侧电感;Ug、ig为网侧电压和电流;ui为输出电压;IL1_1、Ip1分别为流过电感L1_1和电感L2_1的电流;upcc为系统中公共并网点总线电压;ip2为第2台逆变器并联后对第1台逆变器并网电流的影响;
在给定LCL滤波器参数确定的条件下,系统并网电流ig是由逆变器侧电压U1和并网侧电压Ug来确定,单逆变器并网系统输入为网侧电压、逆变器侧电压;输出为网侧电流系统;把网侧电压视作干扰量,得出输入电压U1(s)到输出电流ig(s)的转移导纳Z为:
Z=s3L1_1(L2_1+Lg)C1+s(L1_1+L2_1+Lg)
当Z=0时,在特定频率下逆变器系统会发生谐振,得出谐振频率为:
根据光伏逆变器集群并网谐振特性,传递函数为:
其中Gk(s)的具体函数表达式如下:
将G1(s)=1/L1_1s,GC(s)=1/C1s,G2(s)=1/L2_1s,Gg(s)=1/Lgs代入传递函数可得n台逆变器的谐振频率为:
其中fLCL为逆变器自身产生的谐振频率;fn为并网逆变器集群产生的并联谐振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谐波电导法的光伏逆变器集群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通过基于PI控制器下电容电流内环,电网电流外环的双闭环控制,单逆变器谐振抑制传递函数为:
Go2(s)为双电流闭环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KPWM为逆变桥传递增益系数,i*1为系统输入量,ip为网侧的输出电流;kc为电容电流反馈系数,GPI(s)为PI控制器,GPI(s)=kp+ki/s,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谐波电导法的光伏逆变器集群谐振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加入有源滤波电导传递函数为: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970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