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8592.3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6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蔡世杰;刘鹍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王春波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基矩阵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为空域基向量;向网络设备发送CSI,CSI包括所述空域基向量对应的空域基向量索引指示,第一基矩阵是根据第二基矩阵、第一矩阵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第二基矩阵是根据第一DFT矩阵的N1‑K1行得到的,第一矩阵是根据第二矩阵和/或第三矩阵得到的,第二矩阵的每个列向量包含一组或多组相位补偿值,第三矩阵的每个列向量包含一组或多组幅度补偿值。基于该方案,通过对正交DFT基矩阵进行修正,使得其适用于存在“阵列非规则”、“幅度偏头现象”、“相位跳变现象”的非规则天线阵列的空域压缩,从而有助于保障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正确通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升天线振子密度和天线口径,提出新型天线结构,如四臂螺旋天线(Quadrifilar Helical Antenna,QHA)等。新型天线结构的每个天线单元可以等效于天线面板上的多组双极化天线,因此新型天线结构相较于传统双极化天线,可提升天线振子密度,等效天线振子数量增加,等效天线口径增大。
基于该新型天线结构,终端设备如何正确选择并上报空域基向量,以保障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正确通信,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保障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正确通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基矩阵中的至少一个列向量为空域基向量;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空域基向量对应的空域基向量索引指示;其中,所述第一基矩阵是根据第二基矩阵、第一矩阵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所述第二基矩阵是根据第一DFT矩阵的N1-K1行得到的,所述第一DFT矩阵是N1行*N1列的矩阵,N1为大于1的整数,K1为小于N1的正整数,所述第一矩阵是根据第二矩阵和/或第三矩阵得到的,所述第二矩阵的每个列向量包含一组或多组相位补偿值,所述第三矩阵的每个列向量包含一组或多组幅度补偿值。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正交DFT基矩阵不适用于存在“幅度偏头现象”、“相位跳变现象”或“阵列非规则”的大规模天线阵列(例如,Q-MIMO、Q+X)的信道空域压缩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理想因素补偿的空域基底的构造方案,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正交DFT基矩阵进行修正,使得其适用于存在“阵列非规则”、“幅度偏头现象”、“相位跳变现象”的非规则天线阵列的空域压缩,从而有助于保障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正确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二基矩阵是根据第一DFT矩阵的N1-K1行得到的,包括:所述第二基矩阵为所述第一DFT矩阵的N1-K1行;或者,所述第二基矩阵为所述第一DFT矩阵的N1-K1行与第二DFT矩阵N2-K2行的克罗内克积,或为第二DFT矩阵N2-K2行与所述第一DFT矩阵的N1-K1行的克罗内克积,或为所述第一DFT矩阵的N1-K1行与第二DFT矩阵的克罗内克积,或为第二DFT矩阵与所述第一DFT矩阵的N1-K1行的克罗内克积,所述第二DFT矩阵是N2行*N2列的矩阵,N2为大于1的整数,K2为小于N2的正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8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