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跨在建铁路深路堑公路桥梁双机协同吊装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1753.1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7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俞剑;熊华涛;杨涛;石运庆;杜英杰;王超;谌文玉;惠可震;聂成燕;李盼盼;陈世钊;覃开正;高伟宾;潘玉姝;马共利;刘文鑫;刘建立;陈晓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铁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08 | 分类号: | B66C13/08;B66C23/36;E01D2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韩红艳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建 铁路 深路堑 公路 桥梁 双机 协同 吊装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上跨在建铁路深路堑公路桥梁双机协同吊装系统及方法,在桥址吊装区域处的起重机A(2)与起重机B(3),桥址旁设预设梁场,在梁场与桥址之间设置有用于运送梁件(1)至吊装区域的炮车;在梁件(1)两端预设预设有与起重机A(2)对应的A吊点(9)及与起重机B(3)对应的B吊点(10);在桥墩(4)中间预设有中间跨(5),中间跨(5)两端设置有边侧跨(6),在边侧跨(6)将堑顶设置为桥梁上工位(8),在安装边侧跨(6)的梁体(1)的时候,在中途将边坡平台设置为转换工位(7);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上跨在建铁路深路堑公路桥梁双机协同吊装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新建铁路路堑地段与既有低等级公路的立体交叉工程,常用的实施方法是中断既有公路,待铁路路堑主体工程完工后,修建上跨铁路路堑公路桥恢复既有公路工程。上跨在建铁路深路堑公路桥梁的吊装由于起重机走行区域小,吊臂作业空间受限,吊装距离和高度要求高,因此吊装作业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目前,相关研究未见报道。部分学者研究了上跨既有铁路公路桥梁的吊装技术。马雪梅研究了上跨京沪高速铁路钢盖梁的吊装施工参数、各工况起重机负荷率、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古兰玉结合工程实例分别研究了上跨铁路营业线高架桥梁单机吊装、双机吊装的顺序和作业流程;王雨楠针对跨线高架箱梁桥施工区域交通复杂、施工范围受限等特点,研究了复杂吊装条件下跨线高架箱梁桥的起重机选型及吊装顺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上跨在建铁路深路堑公路桥梁双机协同吊装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提出双机协同分步提升法和双机协同一次就位吊装法,分别用于上跨在建铁路深路堑公路桥的边跨和中跨梁吊装。通过设置梁体改:吊点转换工位,经空中换钩、起重机工位转移及改:吊点转换等一系列作业环节,实现了边跨箱梁的远距离、大高度提升吊装。研究了主要施工参数,分析了起重机吊装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跨在建铁路深路堑公路桥梁双机协同吊装方法,借助于上跨在建铁路深路堑公路桥梁双机协同吊装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执行边跨箱梁吊装方案;
步骤一一,首先,起重机A与起重机B均位于路基上,根据作业工况及起重机性能参数确定站位;然后,将吊运辅助装置安装在梁件上;其次,起重机A与起重机B分别钩吊梁体的A吊点及B吊点,其中,起重机B的钢丝绳连接位于B吊点的移动吊耳座,进行试吊,确认安全稳定后,开始吊装,并观察监测侧垂直架与监测摆动杆之间的夹角,实现对梁体(1)的观察,确定其是否吊正;
步骤一二,首先,起重机A与起重机B抬起梁件后进行回转动作至顺桥方向;然后,双机协同操作提升梁件至转换工位,将梁件一端平稳置于设置在路堑边坡平台的临时支撑点;其次,移动吊耳座移动到A吊点并通过吊耳A端横向档杆进行阻挡,实现起重机B钩吊在A吊点;
步骤一三,首先,起重机A转移至堑顶吊装工位;然后,辅助转轴带动辅助摆动臂上摆动,同时,利用惯性力,将辅助挂绳端部送至堑顶吊装工位;其次,起重机A钩挂辅助挂绳,将梁件到达边侧跨位置后落梁完成吊装。
一种上跨在建铁路深路堑公路桥梁双机协同吊装系统,包括起重机A、起重机B及用于安装在梁件上的吊运辅助装置;在吊运辅助装置两端具有A吊点与B吊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吊运辅助装置包括:
支撑装置,用于套在梁件上;
平衡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吊运过程中,梁件是否水平;
工艺底座,用于支撑梁件从而方便安装;
移动吊耳装置,用于改变吊运的悬挂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铁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铁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17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