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皮肤替代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8120.4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9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蓝广芊;胡恩岭;陆飞;谢瑞琪;余堃;杨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36 | 分类号: | A61L27/36;A61L27/50;A61L27/56;A61L27/60 |
代理公司: | 重庆智慧之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4 | 代理人: | 高彬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猪 细胞 真皮 基质 皮肤 替代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皮肤替代物的制备方法,先将猪皮在三元溶液中进行第一次处理,利用其分层现象,剥除表皮和皮下组织,获得猪真皮层,从而有利于缩短处理时间、提高进一步脱细胞的效率;然后在三元溶液中进行第二次处理,脱除细胞及可溶性胶原,通过控制三元溶液的温度与处理时间,在提高脱细胞效率的同时避免了胶原蛋白的严重损失;然后利用DnaseⅠ酶去除剩余的细胞碎片,最后在三元溶液中进行第三次处理,提高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的透明度和柔软度。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皮肤替代物的制备方法,属于医学皮肤组织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天然屏障,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层组成。在日常生活中,皮肤易受到伤害,人体本身具有一定的重建功能可实现受损皮肤的自我修复。但当皮肤受损面积大、受损程度严重时,如严重的烧伤、外伤或一些不能愈合的慢性创伤引起的皮肤缺损,会引起休克、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问题,必须借助外科手术才可保证皮肤结构与功能的重建。目前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自体皮肤移植。皮肤移植需要足够的皮源,然而患者可用的自体皮肤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取皮的过程将会给患者造成附加疼痛以及二次创伤。另一种可移植的皮肤来源于尸体皮。但尸体皮来源有限,且大多是老化及不健康的。更为重要的是,尸体皮肤的使用具有传染疾病的风险,且受到伦理学的制约。
因此,人工皮肤的开发已经成为医学皮肤组织工程领域的热点。现有技术中采用无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皮肤替代物,其将动物皮肤经过脱细胞处理,去除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成分,保留真皮中的胶原成分和三维网状结构,以及基底膜复合物。这种无细胞真皮基质由于去除了皮肤中具有强抗原性的细胞成分,减少了排斥反应;同时保留了天然真皮结构,由此可以诱导移植后宿主的细胞成分按照其三维结构生长。在移植手术中,采用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无细胞真皮基质支持成纤维细胞的浸润,新生血管的形成,促使成纤维细胞与移植的自体表皮成分逐渐融合,最终形成完整的皮肤结构,基本恢复皮肤的原有功能。而在这个移植过程中,需要无细胞真皮基质在短时间内与创面基底建立良好的血液循环,并为其上移植的表皮提供足够的营养,否则移植就会失败。这需要无细胞真皮基质的三维结构能够呈网状结构,且网眼能够细密均匀,使得创面基本渗液能够透过网眼营养移植的皮片,微血管可以通过网眼再生。
在无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选用结构与免疫学与人体皮肤相似的猪皮,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获得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需满足两个要求:最大程度的脱除细胞以及较好地保留皮肤的三维结构。理论研究表明,在设计皮肤替代物时,孔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现有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中缺乏互相连通的孔洞,其微结构不符合利于细胞生长的理想条件。即使是已经用于临床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英国),仍然缺乏理想的多孔结构而保留了较为致密的三维网状结构,导致其弹性较差,进而促进伤口愈合效果不够理想。此外,材料的不透明性,也令伤口愈合的实时监测成为难题。第二军医大夏照帆等研究工作者尝试用机械或激光密集打孔的方法来调控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宏观结构,提高孔隙率改善皮肤的愈合质量,但该法无法改善与细胞行为直接相关的微结构,同时增加设备与操作成本,破坏材料的天然结构,且孔径过大不宜细胞的黏附生长,破坏保障临床应用的机械力学性能。因此利用物理手段对材料的宏观调控难以弥补该缺陷。如果在脱细胞过程中能够自然形成相互连通的多孔结构,那么材料的微结构将得到有效改善,从而利于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的黏附、增殖和迁移过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皮肤替代物的制备方法。
除特殊说明外,本发明所述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81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