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业管理及评分信息处理方法、系统、互评抽阅仲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1540.3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1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紫轩;刘莛杨;王铁军;赵长名;吴涛;杨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20 | 分类号: | G06Q50/20;G06Q10/06;G06F40/30;G06N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业 管理 评分 信息处理 方法 系统 互评抽阅 仲裁 | ||
本发明属于教育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作业管理及评分信息处理方法、系统、互评抽阅仲裁方法,完成客观题的机器评阅并生成综合题互评任务队列和互评执行人队列、基于评阅者总人数计算评阅小组的数量;计算评阅小组中每位真实评阅者的实际工作量;根据实际工作量给各个评阅小组中的成员分配评阅任务;各评阅者完成分配的评阅任务后自愿进行奖励任务的领取,系统将记录奖励任务完成情况;将在互评截止后,通过二元语义计算模型整合各道题目的打分情况,生成互评得分,同时开放仲裁申诉平台;提供给学生对互评题目提起申诉的通道,同时整合教师仲裁结果,重新生成最终得分。本发明能合理有效进行任务分配,保证了最终评分的客观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教育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作业管理及评分信息处理方法、系统、互评及抽阅仲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澎湃发展以及无纸化办公的逐渐盛行,纸制化作业递交及批改模式的使用越来越少,学生作业管理及评分系统的使用越来越多。作业管理及评分系统,是指通过将互联网平台运用到作业管理中。它使得作业递交与批阅突破时空限制,从而更加灵活;使得批阅方式由教师批改变为教师批改与学生互评双管齐下,从而更加多元;使得作业管理方式由纸制化模式变为无纸化模式,从而节约成本。作业管理及评分系统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交流。虽然其背后的技术含量很高,但是对于用户来说,操作简单且个性化,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
由于作业互评需要办事态度好坏不一、学术水平高低不齐的众多学生共同参加,因此也就存在许多缺陷。比如目前的作业管理及评分系统就存在以下缺陷:
学生上交和评阅作业均采用word文档进行交互,对于标准答案统一的客观题仍然需要逐题人工批阅,增加了时间成本。对于某份作业由几位学生进行评阅,一位学生评阅几份作业没有合理的规划。部分学生由于态度较差或本身学术水平有限,对主观题的批阅难以做到客观合理的评分,以至于对某名学生某份作业的最终得分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个体语言评价信息通过集结得到的群评价信息往往不能用事先定义的语义评价集中的单个语义短语来准确表达,即通过加权平均得到的最终得分有信息损失和扭曲。教师抽审时将以教师的评阅分数代替学生的互评结果,解构了互评的意义。学生由于对互评结果不满等因素,无限次申请教师审阅,不但解构了互评的意义,而且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学生作业批改处理均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批改效率低,时间成本大、主观影响大且评分不合理;
(2)现有学生作业批改流程管理控制并无合理规划;
(3)现有学生作业互评和教师抽阅的模式的工作量没有良好的规划;
(3)个体语言评价信息通过集结得到的群评价信息往往不能用事先定义的语义评价集中的单个语义短语来准确表达,即通过加权平均得到的最终得分有信息损失和扭曲。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1)需要操作简单、信息安全和人机交互体验良好的基于互联网的平台系统。
(2)需要设计完备的业务逻辑来管理控制学生作业批改流程。
(3)需要在平台系统运行期间收集足够的用户行为及满意度数据,同时需要性能良好的机器学习算法以保证任务参与者均有合理的工作量和相应的正向激励。
(4)需要合理的统计计算模型来保证将语义信息的损失降至最低。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1)实现了无纸化的学生作业管理,打破作业管理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通过作业互评促进学生的交流,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3)在保证学生的批阅量合理的情况下,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15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