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列车车厢上水对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19078.9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85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王烨禹;李瑞博;吴文江;郑明军;高占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K11/00 | 分类号: | B61K1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轻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8 | 代理人: | 黄辉本 |
地址: | 050043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车厢 上水 对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列车车厢上水对接装置,属于列车配套设施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对上水管导向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末端设有用于驱动上水管末端出水口与车厢注水口对接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控制台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管对上水管进行导向,利用支撑管末端的升降机构使上水管出水口与车厢注水口对接,完成车厢上水。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台即可控制升降机构的动作,无需人工拖拽上水管,安全可靠,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列车配套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车厢上水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每节客运列车车厢上都配有独立的水箱,以供乘客用水,每节车厢上都有独立的注水口。目前,现有的上水方式为列车进站停车后,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动上水,由上水工将放置在两条铁路线路中间的上水管与注水口对接,人工完成上水。只有保证每节车厢都配有一名上水工,才能最快完成上水工作。这种人工方式不仅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列车车厢上水对接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人工上水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列车车厢上水对接装置,包括用于对上水管导向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末端设有用于驱动上水管末端出水口与车厢注水口对接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控制台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水管的末端设有用于与车厢注水口对接的注水接头,所述注水接头由升降机构驱动升降。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铁、起升杆和滑块,所述滑块与注水接头相连,所述起升杆的中部通过铰轴与支撑管的末端转动连接,所述起升杆的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为能够被第一电磁铁吸附的自由端,所述第一电磁铁设置于起升杆的自由端下方;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控制台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末端设有竖向的导向架,所述滑块相对导向架上下升降,所述注水接头设置于导向架内;所述导向架的外侧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与第一电磁铁设置于注水接头的两侧,所述起升杆的末端贯穿滑块延伸至第二电磁铁的下方、且能够被第二电磁铁吸附;所述注水接头外套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滑块与导向架的顶盖之间;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控制台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架为框架结构,所述导向架的上部及下部通过连接架与支撑管的末端相连;所述滑块设置于导向架两侧的立柱之间;所述起升杆为矩形框,所述起升杆的中部间隔与铰轴及滑块相连,所述起升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上水管设置于支撑管的内部,所述支撑管的末端设有伸缩节,所述伸缩节通过伸缩机构与支撑管相连;所述起升杆的中部通过铰轴与伸缩节的末端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架设置于伸缩节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为两个电动推杆,两个电动推杆对称设置于支撑管的两侧,所述伸缩节与电动推杆的推杆末端相连,所述电动推杆与控制台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管对上水管进行导向,利用支撑管末端的升降机构使上水管出水口与车厢注水口对接,完成车厢上水。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台即可控制升降机构的动作,无需人工拖拽上水管,安全可靠,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车厢上水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列车车厢上水对接装置的半剖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90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