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踏步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48920.X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1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杰坤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2/04 | 分类号: | A63B22/04;A63B21/005;A61H15/00;A61H39/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踏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踏步机,包括机架、两个偏摆盘、驱动装置、两个踏板和控制面板;其中,所述两个偏摆盘分别可旋转地配合在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内,其采用电机加蜗轮蜗杆组合,以驱动所述偏摆盘旋转;所述两个踏板分别安装在所述两个偏摆盘的周缘上,该踏板上设置有按摩机构;所述控制面板用于用户操作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摒弃传统中使用阻尼轮被动提供阻力的锻炼模式,采用电机与蜗轮蜗杆组合以主动提供阻力,可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实现不同大小的阻力,满足不同用户的锻炼需求,功能更丰富;非锻炼模式下驱动装置可提供动力以驱动踏板摆动并提供按摩功能,实现用户被动踏步并享受按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踏步机。
背景技术
踏步机能够使健身者不断重复攀爬楼梯的动作,既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又能充分锻炼大腿和小腿肌肉。踏步机采用车轮转动式踏步设计,设有踏板、飞轮等部件。传统的踏步机功能较为单一,无法给客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并且采用阻尼轮提供阻力,其阻力恒定不可调节,用户无法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锻炼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踏步机,具备可调节的阻力模式,功能多样化。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踏步机,包括机架、两个偏摆盘、驱动装置、两个踏板和控制面板;其中,所述两个偏摆盘分别可旋转地配合在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内,其采用电机加蜗轮蜗杆组合,以驱动所述偏摆盘旋转;所述两个踏板分别安装在所述两个偏摆盘的周缘上,该踏板上设置有按摩机构;所述控制面板用于用户操作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和偏摆盘之间设置有偏摆臂,该偏摆臂包括轴部和由所述轴部向其径向延伸的三个连接部,所述轴部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上,所述三个连接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偏摆盘的周缘,其一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偏摆盘并与所述踏板连接。
所述踏板包括具有活动槽的踏板本体、传动轴、锥形齿轮、传动齿轮组,以及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活动槽中的按摩盘;其中,所述传动轴设置在所述踏板本体内,其一端部与所述偏摆盘的周缘连接;所述锥形齿轮安装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齿轮组设置在所述踏板本体内,其输入端与所述锥形齿轮啮合,其输出端与所述按摩盘连接。
所述踏板还包括软质材料制成的防尘层和环状固定件;其中,所述踏板本体设置有限位环槽,该限位环槽环绕设置在所述活动槽的周缘;所述防尘层覆盖在所述按摩盘的上表面,其边缘部分配合在所述限位环槽中;所述环状固定件活动紧配合在所述限位环槽中以定位所述防尘层。
所述环状固定件与所述限位环槽卡扣配合。
所述环状固定件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插柱,所述限位环槽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插柱相对设置的插孔,所述插柱插设在所述插孔中。
所述防尘层为布质材料制成。
所述踏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踏板本体一端的滚轮,所述机架的两侧均设置有供所述滚轮滑接配合的底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摒弃传统中使用阻尼轮被动提供阻力的锻炼模式,采用电机与蜗轮蜗杆组合以主动提供阻力,可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实现不同大小的阻力,满足不同用户的锻炼需求,功能更丰富;非锻炼模式下驱动装置可提供动力以驱动踏板摆动并提供按摩功能,实现用户被动踏步并享受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踏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踏板的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杰坤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杰坤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489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拆换的按摩踏板结构
- 下一篇:水冷却循环放电极臭氧发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