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的手提包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30186.X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8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超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J7/00;H01R13/631;A45C3/00;A45C13/02;A45C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开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08 | 代理人: | 冯肖肖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模块化 无线 充电 装置 手提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提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的手提包,包括袋体和无线充电装置,手提包的袋体上设有用于容置无线充电装置的安装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控制器、外接充电模块、无线电磁发射模块和电池;无线充电装置的各个模块通过其上设置的快插接头快插接口进行快插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袋体内设置无线充电装置,从而可以对装入手提包内的设备(比如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自动进行无线充电,用户使用方便,无线充电装置置于安装槽内,且其各个模块通过快速可拆卸连接方式集成在一起,方便对整个无线充电装置或其中的任一模块进行拆装,拆装方便,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提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的手提包。
背景技术
手提包是人们日常出行所需的必备用品,人们习惯将物品放置在手提包内,方便随身携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已经逐渐取代旧机型,并且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常用品,然而智能手机因其具备大屏幕与多功能运算的特性,伴随着携带不方便和耗电的缺点,需要经常充电,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然而传统的移动电源,其充电模式皆采用USB数据线的方式,通过与智能手机的USB端口连接对其电池进行充电。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数据线才能完成充电,每次充电都需要将数据线的一端插到手机上,等到充完电后再拔下来,这样不仅麻烦,而且常常出现短线、插座松脱等问题,不但充电效果不稳定,而且会对手机造成损害;同时,当用户在移动环境下使用移动电源充电时,移动电源本身的携带就对用户造成了不便,并且数据线连接麻烦,很容易丢失,使用不便。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technology),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利用无线充电的设备可做到隐形,设备磨损率低,应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操作方便。虽然现有技术中有在手提包中安装无线充电装置,但通常是通过胶水粘接固定或者针线缝合固定的方式将无线充电装置固死在手提包的夹层内,且无线充电装置各模块之间的连接都是固死连接,用户很难根据实际需要将无线充电装置取出,而且当无线充电装置中的某一个模块出现故障时,用户也很难单独对故障模块进行拆装更换,甚至很难对整个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更换,只能更换手提包,使用极其不便且容易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的手提包,在袋体内设置无线充电装置,从而可以对装入手提包内的设备(比如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自动进行无线充电,用户使用方便,无线充电装置置于安装槽内,且其各个模块通过快速可拆卸连接方式集成在一起,方便对整个无线充电装置或其中的任一模块进行拆装,拆装方便,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任务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的手提包,包括袋体和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手提包的袋体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安装槽、以及用于遮盖所述安装槽的盖板,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控制器、外接充电模块、电池和用于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电磁发射模块,所述无线电磁发射模块包括载板以及设置在载板上的至少一个无线电磁发射线圈,所述充电模块上设有用于对外有线充电的输出端口和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的输入端口,所述无线电磁发射线圈、外接充电模块和电池分别设有第一快插接头、第二快插接头和第三快插接头,所述控制器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快插接头、第二快插接头和第三快插接头对应配合的第一快插接口、第二快插接口和第三快插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超,未经李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301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面清洁船的转盘分类式垃圾存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图形图像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