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35793.4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9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H02K3/38;H01R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线 端子 应用 线圈 组件 电机 | ||
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其金属本体的下段为向下延伸成形的连接部,上段为向上延伸成形的输出部,位于连接部与输出部之间为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连接的接线部,其与输出部是于金属片剪开、折弯而成;所述输出部顶段折叠为双层,且与所述接线部在右视投影呈现的夹角Φ取值范围为75°—90°。该设计由于输出部的顶段折弯形成双层段,因而达到各部位该厚可厚,该薄宜薄,材料利用率较高,即使其制造所用金属片仍较薄,也可以增加输出部的强度及增大输出部的表面积,使得接线端子与外部电源插合元件插合时,不易变形,容易插接及电接触面积增大,提高电连接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和电机,IPC分类属于H01R13/405及H01R 43/02。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CN208939205U公开了一种供线圈组件绕组的漆包线与外电路连接的接线端子,其金属主体即本体11属于国家标准GB/T 4210-2015《电工术语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中581-22-08定义的阳接触件,其下段为向下延伸成形用于固定的连接部,上段为向上延伸成形供外电路连接的输出部,位于该上段与下段之间为用于与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连接的接线柱12。考虑加工便利及成本因素,该接线端子本体通常以金属片剪裁弯折而成,金属片的厚度一般较薄,接线端子的插片因而较易变形,特别是接线端子的输出端为针状结构时更是如此,容易造成插接对位困难及电接触不良。
本说明书未定义的其它名词术语,参见国家标准GB/T 4210-2015。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可克服背景技术所述缺点,而且材料利用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线端子,其金属本体的下段为向下延伸成形的连接部,上段为向上延伸成形的输出部,位于连接部与输出部之间为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连接的接线部,其与输出部于金属本体剪开且折弯而成;所述输出部的顶段折叠为双层段,且与所述接线部在右视投影呈现的夹角Φ取值范围为75°—90°。
该设计由于输出部的顶段折弯形成双层段,因而达到各部位该厚可厚,该薄宜薄,材料利用率较高,即使其制造所用金属片仍较薄,也可以增加输出部的强度及增大输出部的表面积,使得接线端子与外部电源插合元件插合时,不易变形,容易插接及电接触面积增大,提高电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段的宽度H1大于输出部的非折叠段的宽度H2。可以进一步增大电接触面积,提高电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部的末端设有前伸凸出形成的线头缠绕柱。漆包线的接线端缠绕在该线头缠绕柱固定,有利于后续焊接工艺实施,实现漆包线与接线端子可靠连接
另一种可行方案,所述接线部的末端开设缺口形成夹线槽。漆包线的接线端穿过该夹线槽得到固定。该结构工艺简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的接线端子还包括一用于所述接线部夹紧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的固定端子。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压接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接线部,所述压接部压接盖合于所述接线部的上端面。该实施方式中,固定端子是本身固定于所述接线部的一个部件,其压接部经冲压后压接盖合于接线部的上端面。
上述结构采用固定端子将漆包线可靠压接固定在接线端子的接线部,连接可靠且易于采用自动化设备生产。
优选地,所述固定端子的内侧面设有交替凸出及下凹的齿状结构。这样可更好地防止漆包线松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357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户外游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儿童户外游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