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测车辆B柱结构耐撞性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04508.0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33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武;许哲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车辆 结构 耐撞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检测车辆B柱结构耐撞性的装置,属于汽车安全检测领域。通过直接对车辆B柱进行结构耐撞性进行检测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采用整车或者白车身进行试验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同时,在检测过程中,通过导引块与导引槽的配合使碰撞部件沿导引槽撞击车辆B柱,确保了碰撞部件撞击车辆B柱的位置,有效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检测车辆B柱结构耐撞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司乘人员对安全行驶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出厂汽车要求汽车耐撞性良好。
汽车B柱指汽车前后门之间的立柱,连接着汽车顶棚和底盘,对汽车侧面的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B柱会承受大部分的冲击力。研究结果表明:提高B柱耐撞性可以减少车辆侧面碰撞过程中对乘员的伤害。因此,汽车B柱耐撞性测试已经成为汽车的耐撞性标准之一。
而现有检测装置通常需要使用整体或者至少白车身进行B柱耐撞性检测,这大大增加了测试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车辆B柱结构耐撞性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车辆B柱结构耐撞性的装置,包括:
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墙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墙体一侧、用于固定车辆B柱的固定部件;
碰撞部件,用于撞击车辆B柱;
牵引组件,包括具有动力牵引的牵引绳、水平开设于地板上的导引槽,以及一端固定于碰撞部件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引槽内的至少一个导引块;所述牵引绳与碰撞部件连接;所述导引槽的长度方向与固定墙体的墙面垂直;
当碰撞部件移动时,导引槽对导引块进行限制,使移动的碰撞部件沿导引槽的方向撞击固定于固定组件上的车辆B柱。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
固定架,数量为两个,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架上下镜像对称;
滑动部,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一端,所述滑动部为燕尾形结构,所述滑动部远离固定架一侧的宽度大于所述滑动部靠近固定架一侧的宽度,所述滑动部上至少开有一个贯穿滑动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
夹持部,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用于夹持车辆B柱;
所述固定墙体上设有竖直方向的燕尾槽,所述滑动部与燕尾槽适配并可沿燕尾槽上下滑动;
上下移动滑动部来调整固定架的高度以及固定架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夹持部从车辆B柱的两端对其进行夹持固定,拧紧紧固螺钉使滑动部与燕尾槽之间保持固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紧固螺钉的长度大于滑动部的厚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连接于固定架的第一夹部、可相对第一夹部相对移动的第二夹部以及驱动第二夹部移动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于固定架上,所述驱动部与第二夹部连接以驱动第二夹部向靠近第一夹部的一侧移动来夹紧车辆的B柱。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包括水平设置的滑轨、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固定于固定架上的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同轴连接的齿轮以及与齿轮啮合配合的齿条;
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块与固定架固定连接;
所述滑块与第二夹部固定连接;
所述齿轮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045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信息处理终端
- 下一篇:一种油量传感器气密测试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