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测车辆后尾门结构耐撞性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11942.1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51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华;许哲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车辆 后尾门 结构 耐撞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检测车辆后尾门结构耐撞性的装置,属于汽车安全检测领域。通过车辆后尾门与吸能管配合的方式模拟整车,然后利用碰撞部件撞击来测试车辆后尾门的结构耐撞性,改变了传统的采用整车或者白车身进行试验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同时,设置夹持组件,便于对吸能管进行拆卸更换,从而便于多次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检测车辆后尾门结构耐撞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司乘人员对安全行驶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出厂汽车要求汽车耐撞性良好。
目前汽车开发阶段均会做碰撞实验以检测车辆的耐撞性能,车尾门碰撞实验是为了检测车身后部的结构强度。如图1所示,现有检测装置通常需要使用整体或者至少白车身进行车尾门耐撞性检测,这大大增加了测试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车辆后尾门结构耐撞性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后尾门结构耐撞性的装置,包括:
用于固定支撑汽车尾门的固定架;
用于撞击汽车尾门的碰撞部件;
多个可拆卸调换的吸能管,所述吸能管设于固定架上用于吸收碰撞部件撞击时的能量;
设于固定架上的夹持组件,用于固定吸能管。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固定于固定架上的夹持下部,其上设有多个第一夹部;
与夹持下部平行设置的夹持上部;
平行设置的两个夹持摇杆,所述夹持摇杆的一端与夹持下部的端部铰接,所述夹持摇杆的另一端与夹持上部的对应端铰接;所述夹持下部、夹持上部以及夹持摇杆包围形成矩形或平行四边形;
伸缩杆的端部与夹持上部的一端铰接的夹持气缸。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固定于固定架的夹持下部,其上设有多个第一夹部;
与夹持下部平行设置的、可上下移动的夹持上部
镜像对称的两个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的缸体固定于固定架上,所述夹持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分别与夹持上部的两端铰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部为圆弧形结构或锯齿形结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上下平行且镜像对称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底面设有向下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固定部的顶面设有向上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上下相对,且数量相等;
等腰三角形结构的斜坡部,所述斜坡部的对称中线与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的长度方向平行;
两个上下镜像对称的、直角三角形结构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的一个直角边与斜坡部的对称中线平行,所述移动部的斜边与斜坡部的腰边贴合;
用于驱动移动部沿斜坡部的腰边滑动的驱动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采用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与移动部铰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部与斜坡部的对称中线平行的直角边与所述移动部斜边的夹角等于斜坡部两个腰边的夹角的一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119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潮配电柜
- 下一篇:一种机车齿轮箱冷却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