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肿瘤药理研究的样品取样采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7360.3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2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鲍敏;吴彦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A61B10/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信诚兆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9 | 代理人: | 尉敏 |
地址: | 2306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肿瘤 药理 研究 样品 取样 采集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肿瘤药理研究的样品取样采集系统,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一端开设有开口的取样管,所述取样管的开口处的内圈固定套接有环形结构的收纳套管,所述收纳套管靠近取样管开口处的一端开始有环形结构的滑道,所述滑道滑动套接有半圆形结构的刮刀,所述刮刀的两端均开设有位于取样管内部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的内部安装有与刮刀端部固接的对接机构,两组所述对接孔的底部之间开设有同一个环形结构的空腔。本发明方便对患者进行采样切割操作,同时在采样完成后抽出的过程中减小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方便将采取的样品进行收集处理,方便医务人员进行采样操作,提高采样操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肿瘤药理研究的样品取样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肿瘤是机体内某一局部组织细胞的过度增生,肿瘤分为良性的肿瘤和恶性的肿瘤,良性的肿瘤对身体的危害性不大,恶性的肿瘤就是癌症,对身体的危害性非常大,在对整流进行诊断治疗的时候,需要从患者体内采取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现有的采样方式均采用切刀直接切割方式进行,医务人员操作不方便,同时切刀在进出入患者的体内的时候,容易的对患者造成损伤,尤其是抽出的过程中切刀容易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同时切割的样品收集不方便,为此需要一种便于肿瘤药理研究的样品取样采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便于肿瘤药理研究的样品取样采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肿瘤药理研究的样品取样采集系统,包括一端开设有开口的取样管,所述取样管的开口处的内圈固定套接有环形结构的收纳套管,所述收纳套管靠近取样管开口处的一端开始有环形结构的滑道,所述滑道滑动套接有半圆形结构的刮刀,所述刮刀的两端均开设有位于取样管内部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的内部安装有与刮刀端部固接的对接机构,两组所述对接孔的底部之间开设有同一个环形结构的空腔,且空腔位于取样管内部且与取样管同轴设置,所述空腔的内部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空腔的底部内侧壁开设有沿圆弧形结构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动机构,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开设有U型连接的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从取样管底部内侧壁伸出,收纳套管的底部安装有与取样管滑动套接的接料筒。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空腔活动套接的环形结构的主动环,主动环的顶部固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环形结构的驱动环,且驱动环与对接机构滑动连接,主动环的底部固接有转换单元,转换单元的一侧开设有位于空腔内侧壁的引导单元,且引导单元与转换单元滑动连接,转换单元的底部固接有与空腔同轴设置的环形结构的压板,压板的底部卡接有与推动机构固接的对接环。
优选的,所述对接机构包括位于刮板两端且与取样管内侧壁滑动套接的圆形结构的连接板,连接板靠近刮板的一端固接有与刮板固接的连接杆,连接板与远离刮板的一端固接有与取样管活动套接的转轴,转轴伸入至对接孔的一端固定套接有齿轮一,齿轮一的底部啮合有对接齿轮,对接齿轮的内圈固定套接有与取样管活动套接的转动杆,对接齿轮的一侧安装有与转动杆固定套接的齿轮二,齿轮二的一侧啮合有沿对接孔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条,齿条靠近空腔的一端固接有与驱动环滑动套接的滑块。
优选的,所述驱动环顶部开设有依次设置的圆弧形结构的上升导向槽、保持导向槽和下降导向槽,上升导向槽与保持导向槽和下降导向槽连通,保持导向槽与下降导向槽连通,上升导向槽、保持导向槽和下降导向槽的横截面均为T型结构,上升导向槽、保持导向槽和下降导向槽均与滑块滑动套接,滑动的横截面为T型结构,上升导向槽向上倾斜设置,下降导向槽向下倾斜设置,上升导向槽的对低端与下降导向槽的最低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引导单元包括依次设置为圆弧形结构且连通的按压导向槽、稳定导向槽、放松导向槽和缓冲导向槽,按压导向槽倾斜向下设置,放松导向槽倾斜向上设置,按压导向槽的最高端以及放松导向槽的最高端均与缓冲导向槽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未经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73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ICC全程管控系统
- 下一篇:锂电池电动车的电量估算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