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结构船用电子式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0753.0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5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宏;黄照群;何禄成;蒙凯;夏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H01H71/08;H01H71/04;H01H71/1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黄玮 |
地址: | 54100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结构 用电 断路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结构船用电子式断路器,其壳座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外侧壳口上的壳盖,壳体的上壳面前部低而中后部高,前部上壳面上开设有窗口Ⅰ,中后部上壳面上开设有前、后的窗口Ⅱ、Ⅲ,壳体内设有印制电路板;总线连接器于窗口Ⅰ内固装于壳体内的印制电路板上,绝缘安装板安装于中后部的上壳面上,绝缘安装板上设置的前、后插槽对位于窗口Ⅱ、Ⅲ,导流片Ⅰ通过前插槽插装于壳体内并贴合于印制电路板的外侧面,导流片Ⅱ通过后插槽插装于壳体内并贴合于印制电路板的外侧面,导流片Ⅲ于导流片Ⅰ后方贴合安装于印制电路板的外侧面,导流片Ⅳ与导流片Ⅱ对位并于印制电路板外侧上安装,场效应管Ⅰ、Ⅱ分别安装于导流片Ⅰ、Ⅲ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技术,具体为一种模块结构船用电子式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新一代船舶的功能和智能化程度迅速提高,传统船舶断路器为塑封结构,需手动控制和复位来分配电能,已不能满足新一代船舶配电系统的需求。
传统断路器不但使输电导线的重量和占用空间大幅度增加,更带来了系统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的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满足智能化配电要求的模块结构船用电子式断路器。
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模块结构船用电子式断路器,其技术方案包括设于壳座内的印制电路板和与印制电路板连接的电子元器组件,所不同的是:
1、所述壳座包括壳体和可拆卸安装于壳体外侧壳口上的壳盖,所述壳体的上壳面前部低而中后部高,前部的上壳面上开设有窗口Ⅰ,中后部的上壳面上开设有前、后的窗口Ⅱ和窗口Ⅲ。
2、所述印制电路板平行于壳盖固设于壳体内。
3、所述电子元器组件包括总线连接器、绝缘安装板、导流片Ⅰ、导流片Ⅱ、导流片Ⅲ、导流片Ⅳ、场效应管Ⅰ和场效应管Ⅱ,所述总线连接器于上壳面的窗口Ⅰ内固装于印制电路板顶部上;所述绝缘安装板安装于中后部的上壳面上,绝缘安装板上设置的前、后插槽对位于窗口Ⅱ和窗口Ⅲ,所述导流片Ⅰ通过前插槽插装于壳体内并贴合于印制电路板的外侧面,所述导流片Ⅱ通过后插槽插装于壳体内并贴合于印制电路板的外侧面;所述导流片Ⅲ于导流片Ⅰ后方贴合安装于印制电路板的外侧面,所述导流片Ⅳ与导流片Ⅱ对位并于印制电路板的外侧面上安装;所述场效应管Ⅰ和场效应管Ⅱ按前、后位置安装于导流片Ⅲ上。
通过印制电路板的专项设计,所述印制电路板与总线连接器、绝缘安装板、导流片Ⅰ、导流片Ⅱ、导流片Ⅲ、导流片Ⅳ、场效应管Ⅰ和场效应管Ⅱ之间可形成有满足智能配电要求的隔离电源转换电路、开关量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数据处理单元、内部总线接口电路、外部总线接口电路、驱动电路、信号判别电路、功率输出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模块结构船用电子式断路器主要用于船舶的直流配电系统中,可满足船舶的智能配电需求,用于替代传统的船用断路器。
2、本发明运用于智能配电系统,其寿命较传统配电系统提高10倍以上。
3、本发明通过总线连接器,可实现多个配电系统间内部组网,亦可与上位机外部通信。
4、本发明具有电流、电压、温度检测功能,具有上电BIT(机内自检)和运行BIT(机内自检),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可测试性、可维修性得到明显提升。
5、本发明的规格电流可以通过软件按需要进行设置,一套配电系统可以满足多种型号的使用要求,提高了可扩展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轴测图。
图2为图1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0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