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增强整车主要传递路径承力构件耐撞性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8834.1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4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徐莉;邬杰;徐鸣涛;陈冬民;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3;G06F113/26;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范文菊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增强 整车 主要 传递 路径 构件 耐撞性 分析 方法 | ||
1.一种汽车复合材料增强主承力构件耐撞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开始;
步骤2,基础状态白车身进行碰撞试验;
步骤3,采集基础状态白车身碰撞数据;
步骤4,判断车身碰撞数据是否满足设计目标;碰撞数据满足设计目标,执行步骤5,碰撞数据不能满足设计目标,执行步骤7,
步骤5,车身进行结构轻量化设计,进行车身碰撞试验;
步骤6,判断结构轻量化设计后车身碰撞数据是否满足设计目标;碰撞数据满足设计目标,执行步骤5,碰撞数据不能满足设计目标,执行步骤7,
步骤7,车身薄弱部位增加CBS构件,调整搭接区域结构设计;进行车身碰撞试验;
步骤8,判断增加CBS构件后车身碰撞数据是否满足设计目标;碰撞数据满足设计目标,执行步骤9,碰撞数据不能满足设计目标,执行步骤7;
步骤9,完成CBS结构件设计及耐撞性分析,保存数据,完成车身轻量化设计目标;
步骤10,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复合材料增强主承力构件耐撞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碰撞数据不能满足设计目标是指对车身结构轻量化的设计过度,需要从耐撞性分析结果中提取所有路径上的断面承载力值和应力集中溃缩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复合材料增强主承力构件耐撞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支撑构件设置在车身集中溃缩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复合材料增强主承力构件耐撞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应力集中溃缩位置增加复合材料增强构件,需要尝试不同的复合材料增强构件设计及其位置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复合材料增强主承力构件耐撞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支撑构件材料为: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碳纤维、玻璃纤维、钢材、铝合金、铝镁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复合材料增强主承力构件耐撞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力构件为车辆B柱,车辆B柱轻量化设计是在其薄弱位置增加复合材料增强构件恢复整车原有的车顶抗压强度的实施步骤如下:
(1)对基础状态的整车做顶部抗压耐撞性分析;
(2)获取步骤3的抗压耐撞性分析结果,判断其结果是否满足设计目标,若满足,则对B柱结构钣金进行优化;直到顶部抗压耐撞性测试结果不满足设计目标;
(3)为满足顶部抗压强度要求,从耐撞性分析结果中提取所有路径上的断面承载力值和应力集中溃缩位置,在上述区域增加复合材料增强构件,确保其顶部抗压耐撞性的分析结果满足轻量化前的性能水平,完成优化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88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线烟支综合质量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孔发泡增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