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斜坡响应的双控制器闭环系统辨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50993.7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5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红;吴振龙;张赞;张宽;李朋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黄红梅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斜坡 响应 控制器 闭环 系统 辨识 方法 | ||
1.一种基于斜坡响应的双控制器闭环系统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一阶惯性加纯延迟的传递函数描述待辨识对象,待辨识对象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其中,G(s)为对象的传递函数,s和τ分别为微分算子和待辨识对象已知的延迟时间常数,a1和a2为待辨识对象的待辨识参数;
2)提取由待辨识对象、两个反馈控制器和前馈控制器组成的闭环系统在设定值斜坡变化前后的同一时间段内的设定值序列集R0和输出序列集Y0,数据长度为n+1,采样周期为ΔT;设定值序列集R0和输出序列集Y0的形式如下:
R0=[r0(1),…,r0(i),…,r0(n+1)]
Y0=[y0(1),…,y0(i),…,y0(n+1)];
其中,i表示数据在序列集中的位置,1≤i≤n+1;r0(1)、r0(i)和r0(n+1)分别为设定值序列集的第一个数据、第i个数据和第n+1个数据;y0(1)、y0(i)和y0(n+1)分别为输出序列集的第一个数据、第i个数据和第n+1个数据;
3)闭环系统在设定值斜坡变化前的稳态值为rss,将步骤2)中提取的设定值序列集R0和输出序列集Y0中每一个数据均减去稳态值rss,分别得到设定值第一级序列集R1和输出第一级序列集Y1;
设定值第一级序列集R1和输出第一级序列集Y1中每一个数据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r1(1)=r0(1)-rss
r1(i)=r0(i)-rss
r1(n+1)=r0(n+1)-rss
y1(1)=y0(1)-rss
y1(i)=y0(i)-rss
y1(n+1)=y0(n+1)-rss;
其中,r1(1)、r1(i)和r1(n+1)分别为设定值第一级序列集R1的第一个数据、第i个数据和第n+1个数据;y1(1)、y1(i)和y1(n+1)分别为输出第一级序列集Y1的第一个数据、第i个数据和第n+1个数据;
设定值第一级序列集R1和输出第一级序列集Y1的形式分别如下:
R1=[r1(1),…,r1(i),…,r1(n+1)];Y1=[y1(1),…,y1(i),…,y1(n+1)];
4)闭环系统设定值斜坡响应的幅值为l,斜率为γ,定义不超过τ/ΔT的最大整数为不超过(τ+l/γ)/ΔT的最大整数为ξ;
对步骤3)中得到的设定值第一级序列集R1中的数据进行代数变换得到设定值第二级序列集R01、R11、R21、R31和R41中的数据;设定值第二级序列集R01、R11、R21、R31和R41中数据的数据长度为n;
设定值第二级序列集R01、R11、R21、R31和R41中数据的数学计算式分别如下:
其中,r01(i)、r11(i)、r21(i)、r31(i)和r41(i)分别为设定值第二级序列集R01、R11、R21、R31和R41中的第i个数据;设定值第二级序列集R01、R11、R21、R31和R41的形式分别如下:
R01=[r01(1),…,r01(i),…,r01(n)]
R11=[r11(1),…,r11(i),…,r11(n)]
R21=[r21(1),…,r21(i),…,r21(n)]
R31=[r31(1),…,r31(i),…,r31(n)]
R41=[r41(1),…,r41(i),…,r41(n)];
5)对步骤3)中得到的输出第一级序列集Y1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得到输出第二级序列集Y01、Y10、Y11、Y21、Y31和Y41中的数据;第二级序列集Y01、Y10、Y11、Y21、Y31和Y41中数据的数据长度为n;
输出第二级序列集Y01、Y10、Y11、Y21、Y31和Y41中的数据由下式得到:
其中,j为数据在序列集中超不过i的位置,1≤j≤i;y01(i)、y10(i)、y11(i)、y21(i)、y31(i)和y41(i)分别是输出第二级序列集Y01、Y10、Y11、Y21、Y31和Y41中的第i个数据;输出第二级序列集Y01、Y10、Y11、Y21、Y31和Y41的形式分别如下:
Y01=[y01(1),…,y01(i),…,y01(n)]
Y10=[y10(1),…,y10(i),…,y10(n)]
Y11=[y11(1),…,y11(i),…,y11(n)]
Y21=[y21(1),…,y21(i),…,y21(n)]
Y31=[y31(1),…,y31(i),…,y31(n)]
Y41=[y41(1),…,y41(i),…,y41(n)];
6)闭环系统中的两个串联反馈控制器分别为Gc1(s)和Gc2(s),反馈控制器Gc1(s)和Gc2(s)的数学表达式分别如下:
其中,kp1、ki1和kd1为反馈控制器Gc1(s)已知参数,分别为Gc1(s)的比例增益系数、积分增益系数和微分增益系数;其中kp2、ki2和kd2为反馈控制器Gc2(s)已知参数,分别为Gc2(s)的比例增益系数、积分增益系数和微分增益系数;
对步骤4)得到的设定值第二级序列集R01、R11、R21、R31和R41中的数据以及步骤5)得到的输出第二级序列集Y01、Y10、Y11、Y21、Y31和Y41中的数据,结合反馈控制器Gc1(s)和Gc2(s)中的参数,进行代数变换得到序列集θ1和θ2中的数据;
序列集θ1和θ2中数据的数学计算式分别如下:
θ1(i)=kd1kd2r01(i)+(kp1kd2+kd1kp2)r11(i)+(kp1kp2+ki1kd2+kd1ki2)r21(i)+(kp1ki2+ki1kp2)r31(i)+ki1ki2r41(i)-kd1kd2y01(i)-(kp1kd2+kd1kp2)y11(i)-(kp1kp2+ki1kd2+kd1ki2)y21(i)-(kp1ki2+ki1kp2)y31(i)-ki1ki2y41(i)
θ2(i)=-y10(i);
其中,θ1(i)和θ2(i)分别是序列集θ1和θ2中的第i个数据;序列集θ1和θ2的形式分别如下:
θ1=[θ1(1),…,θ1(i),…,θ1(n)]
θ2=[θ2(1),…,θ2(i),…,θ2(n)];
7)将步骤6)中得到的序列集θ1和θ2变换得到序列集θ;序列集θ的数学计算式如下:
其中,和分别为序列集θ1的转置和序列集θ2的转置;
8)待辨识对象的待辨识参数a1和a2组成的参数向量通过步骤3)得到的输出第一级序列集Y1和步骤7)中得到的序列集θ计算得到;
待辨识对象的待辨识系数a1和a2组成的参数向量参数向量的形式如下:
参数向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θT和分别为参数向量的转置、序列集θ的转置和输出第一级序列集Y1的转置,(θTθ)-1为θTθ的矩阵求逆;
从而辨识出待辨识对象的待辨识参数a1和a2,并得到待辨识对象的传递函数,以及优化待辨识对象的控制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09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