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漆包线生产的耐压性能检测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7134.2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4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苏保信;王清华;胡志康;查超;吕青;钟学成;袁亚亚;王剑钊;梁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精达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张万兵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漆包线 生产 耐压 性能 检测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漆包线耐压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漆包线生产的耐压性能检测设备及方法,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架,且两个支撑架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适配架,所述适配架的顶部外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导向架,且两个弧形导向架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两个滑动杆的相对一个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同一个连接轴。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气缸、滑动轨、滑动块和摄像机,在对漆包线进行耐压性能检测完成后,气缸带动滑动块在滑动轨的内壁滑动,从而带动摄像机对不同位置上的漆包线的挤压点进行拍摄,使得耐压性能检测后的漆包线的状态被完美保存,方便工作人员后续进行审查和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包线耐压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漆包线生产的耐压性能检测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组成,裸线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但要生产出既符合标准要求,又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并不容易,它受原材料质量,工艺参数,生产设备,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各种漆包线的质量特性各不相同,但都具备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四大性能。
现有的漆包线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耐压性能检测时,一般都是讲漆包线放置于检测台上,通过气缸带动压力板对漆包线进行挤压,从而测定其耐压性,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其绕卷后为弯曲状,现有的耐压性能检测只针对直线方向上的漆包线的耐压性能,无法得知其处于弯曲状态下的耐压性,从而导致现有的耐压性能检测设备缺乏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漆包线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耐压性能检测时,一般都是讲漆包线放置于检测台上,通过气缸带动压力板对漆包线进行挤压,从而测定其耐压性,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其绕卷后为弯曲状,现有的耐压性能检测只针对直线方向上的漆包线的耐压性能,无法得知其处于弯曲状态下的耐压性,从而导致现有的耐压性能检测设备缺乏使用价值,本发明提出了用于漆包线生产的耐压性能检测设备及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漆包线生产的耐压性能检测设备,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架,且两个支撑架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适配架,所述适配架的顶部外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导向架,且两个弧形导向架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两个滑动杆的相对一个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同一个连接轴,连接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挤压辊,其中一个所述滑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另一个滑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检测台靠近转动杆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座,且电机座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的外壁。
优选地,所述检测台的顶部外壁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导向轨,且四个导向轨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块,每个导向轨的内壁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摩擦齿,导向块与摩擦齿相接触,两个导向轨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优选地,每个所述导向块的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板,且位于一侧的两个滑动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板。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外壁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一号液压缸,且每个一号液压缸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每个安装块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调节弧板,每个调节弧板的底部外壁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夹持片。
优选地,所述检测台的顶部外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顶板。
优选地,所述顶板的底部外壁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二号液压缸,且每个二号液压缸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优选地,多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架,且多个弧形连接架的底部外壁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压力板。
优选地,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连接架的相对一侧外壁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加固框,且每个加固框的外壁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加固板,加固板与压力板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精达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精达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71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