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的排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3089.X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8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桥;宁涛;胡国昌;曹世宏;张宇;王县;张艳红;刘淑真;辛涛;李勇;陈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
主分类号: | H01M8/04007 | 分类号: | H01M8/04007;H01M8/04014;H01M8/04029;H01M8/04701;H01M8/047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韩迎之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排热系统,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其包括:设置在燃料电池上端的换热腔,换热腔具有进口和出口;导热板,导热板的一端设置在燃料电池内作为导热端,另一端延伸至换热腔内作为换热端;第一换热支路;第一换热支路上设置有多条并联设置的换热通道;每条换热通道上均设置有第一导热件,多个第一导热件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多个运动部件上;每个第一导热件均设置有介质通道;第二泵体,设置在第一换热支路上。本发明通过燃料电池散发出的热量对车辆易磨损的运动部件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废热,还可以使车辆易磨损的运动部件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的时间增长,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的排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增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包括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体,在能源利用方面,从传统不可再生的能源到开发可持续清洁能源的过渡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众多新能源研究中,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汽车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但是燃料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设置换热装置进行换热,但是现在燃料电池常用的换热装置多将热量直接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这种换热方法直接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造成很大的浪费,而车辆在温度较低时行驶,由于各个运动部件均处于低温状态,因此此时磨损量最大,尤其在冬季,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车辆磨损是导致车辆出现故障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当车辆部件之间由于工作后温度升高,磨损量也逐渐增加,例如车辆的刹车系统,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对车辆各运动部件工作温度进行调节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的排热系统,通过燃料电池的换热系统对车辆的相关运动部件进行温度调节,用以提高燃料电池换热系统热能的利用率,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燃料电池的排热系统,包括:
设置在燃料电池上端的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具有进口和出口;
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燃料电池内作为导热端,所述导热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换热腔内作为换热端;
第一换热支路,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上设置有多条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通道;每条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上均设置有第一导热件,多个所述第一导热件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多个运动部件上;每个所述第一导热件均设置有介质通道;
第二泵体,所述第二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上,用于将换热介质泵送经过所述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一换热支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多条并联设置的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连通;每条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上均与所述第一导热件对应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热件的工作温度;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工作温度,调节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热件内通过导热介质的流速。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换热支路,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上设置有中冷器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换热管上设置有切换三通阀,所述切换三通阀的其中一个接口与位于所述中冷器上游的所述第二换热支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部件包括变速箱、制动器、减速器或轴承中的一个或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30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