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基酸多肽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07670.6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1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梅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梅氏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34;A23L33/18;A61K38/01;A61P39/06;A61K8/64;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霍从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酸 多肽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酸多肽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称取蛋白质原料,利用粉碎装置将蛋白质原料粉碎、研磨,并利用筛网过筛,将粉碎、研磨不充分的大颗粒物去除;步骤二、按质量比称取水,将研磨后的蛋白质原料与水均匀混合,得到浆料,并投入反应器内,利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5,80°C灭菌环境下保温发酵2小时;步骤三、将反应器内温度降至60°C,向反应器内加入蛋白酶,利用水浴加热保温,继续酶解3小时;步骤四、采用滤网将发酵液过滤,收集滤液;步骤五、将滤液灭菌处理,得到氨基酸多肽液,然后密封保存。该方法简单,工艺稳定,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制得的产品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肽成分,极易于人体吸收,并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发酵领域,具体为一种氨基酸多肽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它也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同理类推还有三肽、四肽、五肽等。通常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都可以成为叫多肽,由50个以上的氨基酸组成的肽就称为蛋白质,换言之,蛋白质有时也被称为多肽,由于氨基酸具有较多的作用,因此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现有方法制备氨基酸多肽,副产物多,存在致癌物的风险;不利于吸收利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氨基酸多肽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多肽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豆粕、花生粕等为原材料,通过微生物深层、均相、液态发酵技术,经过发酵、酶解而成,其生产方法简单,工艺稳定,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没有污染物产生,制得的产品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肽成分,不含任何化学制剂,无毒无害,极易于人体吸收,并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氨基酸多肽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称取蛋白质原料,利用粉碎装置将蛋白质原料粉碎、研磨,并利用筛网过筛,将粉碎、研磨不充分的大颗粒物去除;
步骤二、按质量比称取水,将研磨后的蛋白质原料与水均匀混合,得到浆料,并投入反应器内,利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5,80°C灭菌环境下保温发酵2小时;
步骤三、将反应器内温度降至60°C,向反应器内加入蛋白酶,利用水浴加热保温,继续酶解3小时;
步骤四、采用滤网将发酵液过滤,收集滤液;
步骤五、将滤液灭菌处理,得到氨基酸多肽液,然后密封保存。
作为优选的,步骤一中所述蛋白质原料选自豆粕、花生粕中的一种或混合物,所述筛网选用60~80目。
作为优选的,步骤二中蛋白质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1∶2,发酵过程中利用搅拌器对混合浆料持续搅拌,并通入无菌空气,搅拌转速120-130r/min。
作为优选的,步骤三中采用水浴加热能够使反应器内的浆料受热均匀,提高酶解质量。
作为优选的,步骤三中过滤时滤网目数采用80目以上的离心机使发酵液中固液分离。
一种氨基酸多肽的应用,所述氨基酸多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食用调味剂用于食品中,也可用于保健品、药品、护肤品等领域,具有对疾病的防治、促进发育、保健养 生、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等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多肽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多肽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豆粕、花生粕等为原材料,通过微生物深层、均相、液态发酵技术,经过发酵、酶解而成,其生产方法简单,工艺稳定,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没有污染物产生,制得的产品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肽成分,不含任何化学制剂,无毒无害,极易于人体吸收,并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氨基酸多肽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梅氏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梅氏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76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