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角度可摆式的接地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46207.1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45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何鹏;吴正树;唐静;杨文望;潘能键;袁维益;陆正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南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H01R4/48;H01R13/629;H01R13/62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圣霏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59 | 代理人: | 袁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松和***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摆式 接地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线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角度可摆式的接地线装置,包括上线夹以及绝缘杆,上线夹具有上夹爪,上夹爪的下方设有下夹爪,绝缘杆设有定位轴,定位轴与下夹爪之间连接有联动结构,绝缘杆带动定位轴上下移动,定位轴通过联动结构驱动所述下夹爪相对于上夹爪的上下移动;上线夹与绝缘杆之间设有固定座,定位轴朝上穿过固定座;上线夹的下部与固定座铰接,固定座上设有将上线夹与固定座之间相对固定的固定结构;通过上夹爪及下夹爪将导线或铜排夹持住,连接稳固,避免导线或铜排与接地线装置件脱离,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接地线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角度可摆式的接地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线是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将电流引入大地,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工具,接地线是一项重要的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目前,电力系统中所使用的短路接地线的接地线装置,按照各部分的功能结构,包括导线端线夹、接地引线、接地端线夹和绝缘操作杆,其中,导线端线夹普遍采用螺旋式紧固和双舌式弹簧紧固两种结构形式。
现有技术中,接地线装置存在的原理及功能上的缺陷主要是导线端线夹,接地端线夹都是通用的,基本无差异。对于采用双舌式弹簧紧固方式的导线端线夹而言,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连接不稳固以及容易产生脱落,因而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缺陷,并且,南方电网安监部已发文不允许再使用该类导线端线夹。
对于采用螺旋式紧固方式的导线端线夹,其通过螺纹连接,将绝缘杆的旋转运动改变为夹片的垂直线性运动,从而实现导线端线夹对导体的压紧,可靠性很高,连接稳固,但是,这种通过螺纹连接将绝缘杆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夹片的垂直直线运动,通过牺牲速度来保证夹片夹紧力,需要运行人员往复拧很多圈,由于接电夹的开口很大,造成大量的无效行程,并且,电力设备安装位置都处于高处,从而导致临时接地线的装设位置也比较高,接地线的操作棒通常比较长,而导线端线夹固定在螺杆上存在不定向的转动,再加上接地铜线十分沉重,需花费很大气力才能顺利操作,运行人员需要站在绝缘梯上戴着绝缘手套,举高双手旋转数十圈,费时费力,消耗大量体力,还容易失去平衡坠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角度可摆式的接地线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接地线装置存在连接不稳固以及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角度可摆式的接地线装置,包括上线夹以及上下移动的绝缘杆,所述上线夹的上部具有上夹爪,所述上夹爪的下方设有相对于上夹爪上下移动的下夹爪,所述上夹爪与下夹爪之间具有容纳待夹持物的夹持区域;所述绝缘杆的上部设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与下夹爪之间连接有联动结构,所述绝缘杆带动所述定位轴上下移动,所述定位轴通过所述联动结构驱动所述下夹爪相对于上夹爪的上下移动;所述上线夹与绝缘杆之间设有固定座,所述定位轴朝上穿过所述固定座;所述上线夹的下部与固定座铰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将上线夹与固定座之间相对固定的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杆包括上部段以及与上部段可拆卸连接的下部段,所述定位轴设置在上部段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段的上部设有凹陷的插孔,所述上部段的下部可拆卸插设在所述插孔中;当所述上部段的下部插设在插孔中后,所述上部段与下部段之间通过磁吸结构吸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孔的底部设有磁铁,所述上部段的下部设有铁块,当所述上部段的下部插设在插孔中后,所述铁块与磁铁吸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结构包括驱动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上线夹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外端与下夹爪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内端与驱动杆铰接,所述驱动杆连接在定位轴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内端与上线夹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外端与下夹爪铰接;
当所述绝缘杆带动所述定位轴上下移动时,所述驱动杆通过第一连杆驱动所述下夹爪相对于上夹爪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南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南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46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汇流条结构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 下一篇:用于功率模块的基板及功率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