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氢温区低温冲击测试用低温环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00263.9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15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夏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60 | 分类号: | G01N3/60;G01N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杨志林 |
地址: | 51065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氢 低温 冲击 测试 环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氢温区低温冲击测试用低温环境装置,包括低温环境箱和储存箱,低温环境箱设置有允许试样进出低温环境箱的开口,储存箱连通低温环境箱,储存箱用于集收低温环境箱中的液体,也用于将液体注回低温环境箱。采用低温液态冷却介质来冷却试样,能够对试样快速充分冷却;采用回收冷却介质的方式将冷却介质排出低温环境箱,防止试样推出低温环境箱时粘带液态冷却介质,回收再利用冷却介质可以极大地节约试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氢环境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氢温区低温冲击测试用低温环境装置。
背景技术
临液氢环境材料的低温冲击性能测试的关键是测试时试样要在冷却介质的低温环境下充分冷却以达到液氢温度,这样才能反映出试样材料在实际使用中临液氢时的状态,测试结果才具有应用价值。
目前临液氢材料的低温冲击性能测试数据很少,通常都是用气态冷却介质来冷却试样。因为气体换热比较慢,所以试样的冷却时间长,若还没有充分冷却就开始试验,所得到的试验结果可靠度将大大降低。
采用液态冷却介质时,冷却速度会极大提高,然而要采用液态冷却介质时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低温冲击试验中要将试样从低温环境箱中推出,然后进行测试,这样液态冷却介质也会沿着试样的推出而流出低温环境箱,造成液态冷却介质泄漏;二是要想不产生液态冷却介质的泄漏,就要在推出试样之前排出液态冷却介质,若直接排出液态冷却介质将造成液态冷却介质体的浪费,液态冷却介或是液氢、或是液氦,价格昂贵,排放液态冷却介质将增加极大的试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氢温区低温冲击测试用低温环境装置,能够对试样快速充分冷却,防止试样推出低温环境箱时粘带液态冷却介质,回收再利用冷却介质可以极大地节约试验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液氢温区低温冲击测试用低温环境装置,包括低温环境箱和储存箱,所述低温环境箱设置有允许所述试样进出所述低温环境箱的开口,所述储存箱连通所述低温环境箱,所述储存箱用于集收所述低温环境箱中的液体,也用于将所述液体注回所述低温环境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液氢温区低温冲击测试用低温环境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低温液态冷却介质来冷却试样,能够对试样快速充分冷却;采用回收冷却介质的方式将冷却介质排出低温环境箱,防止试样推出低温环境箱时粘带液态冷却介质,回收再利用冷却介质可以极大地节约试验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低温环境箱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低温环境箱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液口,所述储存箱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液口,所述储存箱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通过可拆卸的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通过可拆卸的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低温环境箱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的第一开关阀,所述储存箱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的第二开关阀,所述储存箱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的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通过可拆卸的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三开关阀通过可拆卸的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低温环境箱的下端通过软管连通所述储存箱的下端,所述储存箱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储存箱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为吊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送样机以及传动连接所述送样机的送样杆,所述送样杆设置有用于装夹所述试样的装夹结构,所述送样杆用于带动所述试样穿过所述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送样杆,所述送样杆的中部与所述低温环境箱的壁活动连接,所述送样杆的一端凸伸出所述低温环境箱,所述送样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装夹所述试样的装夹结构,所述送样杆的所述另一端用于带动所述试样穿过所述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中心),未经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002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行车仪表面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雷击故障识别功能的防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