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进气管道组件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05483.0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42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韩洪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02;F02D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欧阳高凤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管道 组件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管道组件和车辆,其中发动机进气管道组件包括:进气管道和通断装置。所述进气管道与发动机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包括:主进气管路和辅助净化管路,所述主进气管路的进气端与所述辅助净化管路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辅助净化管路与所述发动机常连通,所述通断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管道内以控制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主进气管路之间的连通和断开。该发动机进气管道组件能够在最大程度降低对发动机进气系统进气阻力的影响的前提下提高碳氢化合物的吸附效率,进而能够降低发动机产生的碳氢化合物从进气管道处向外逸散的排放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管道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将活性炭或沸石分子筛插入进气管道或者将碳纸置于进气管道内壁的方式来吸附发动机进气系统内部蒸发出来的碳氢化合物,以达到降低碳氢化合物排放量的目的,其中前者不仅布置和维修困难,而且还会导致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阻力较大,而后者的吸附效率较低,无法有效的降低车辆的排放量,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进气管道组件,该发动机进气管道组件能够在最大程度降低对发动机进气系统进气阻力的影响的前提下提高碳氢化合物的吸附效率,进而能够降低发动机产生的碳氢化合物从进气管道处向外逸散的排放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道组件,包括: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与发动机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包括:主进气管路和辅助净化管路,所述主进气管路的进气端与所述辅助净化管路的进气端相连通;通断装置,所述辅助净化管路与所述发动机常连通,所述通断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管道内以控制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主进气管路之间的连通和断开。
进一步,所述通断装置能够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来控制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主进气管路之间的连通和断开。
进一步,在所述发动机运行时,所述通断装置控制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主进气管路相连通,在所述发动机停机时,所述通断装置控制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主进气管路断开。
进一步,所述辅助净化管路套设形成在所述主进气管路的外侧;所述通断装置设置在所述主进气管路和所述辅助净化管路之间,或所述通断装置设置在所述主进气管路内。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道的管壁包括: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内管壁内限定出所述主进气管路,所述外管壁与所述内管壁之间限定出所述辅助净化管路,所述通断装置可运动的与所述管壁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通断装置包括:通断阀门,所述通断阀门设置在所述主进气管路内,所述通断阀门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的与所述管壁配合。
进一步,所述内管壁上开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外管壁上开设有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正对设置且通过所述套筒密封连接,所述转动轴配合在所述套筒内,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套筒的外端密封配合。
进一步,所述通断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通断阀门转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发动机通讯。
进一步,所述辅助净化管路内具有吸附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管道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管道组件,该发动机进气管道组件能够在最大程度降低对发动机进气系统进气阻力的影响的前提下提高碳氢化合物的吸附效率,进而能够降低发动机产生的碳氢化合物从进气管道处向外逸散的排放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进气管道组件,该车辆的碳氢化合物排放量更少。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05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车车厢散热装置
- 下一篇:筛网自动更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