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出屋面管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54349.5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95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汤永强;张明;姜正华;王根超;韦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4 | 分类号: | E04F17/04;E04B7/18;E06B7/082;E06B9/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面 管井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出屋面管井结构,包括井体以及设置在井体上端的盖板;井体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口,并且通风口内设置有防雨百叶窗;井体与建筑物屋顶一体成型。施工人员能够将井体与建筑物连为一体,从而消除常规的井体与建筑物之间的缝隙,有效提升防渗漏效果,而放于百叶窗能够放置雨水从通风口处进入井体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通风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出屋面管井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物的通风系统中,通常会在建筑物的屋顶设置出屋面管井结构并将其作为建筑物通风的通风口。
作为出屋面的结构,出屋面管井结构的施工难点就是如何保证良好的防水性,若是防水性不佳,则极容易发生屋顶漏水、渗水等现象,而由于出屋面管井结构本身的结构特点,使得如何保证出屋面管井结构的防水性是行业内急需解决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出屋面管井结构,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
本申请提供的出屋面管井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出屋面管井结构,包括井体以及设置在井体上端的盖板;所述井体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口,并且所述通风口内设置有防雨百叶窗;所述井体与建筑物屋顶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体与建筑物屋顶一体成型,因此,在搭建井体时,施工人员能够将井体与建筑物连为一体,从而消除常规的井体与建筑物之间的缝隙,有效提升防渗漏效果,而放于百叶窗能够放置雨水从通风口处进入井体中。
优选的,所述井体周侧铺设有防水材料层,所述防水材料层的下侧延伸至建筑物的屋面上;所述井体的周侧还设置有钢压条,所述防水材料层的上侧通过钢压条固定在井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材料层能够对屋顶与井体之间的连接处进行进一步的密封,保证防水性。
优选的,所述防水材料层周侧设置有挡墙,所述挡墙上端延伸至钢压条水平方向一侧并与钢压条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墙能够对防水材料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提升防水材料层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井体的周侧还设置有封挡檐,并且所述封挡檐位于防水材料层的上方,所述封挡檐侧面和挡墙侧壁位于同一平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挡檐能够对挡墙与井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防止渗漏。
优选的,所述井体的周侧还涂覆有第一防水层,并且所述挡墙位于第一防水层与井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能够有效防止雨水渗入至井体结构中,从而提升防渗漏性能。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周侧设置有挡雨檐,挡雨檐的下端设置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绕设在盖板的周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槽能够防止雨水从挡雨檐的底端流入至通风口内部。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上侧铺设有第二防水层,并且所述第二防水层的中心位置向上凸起设置;所述第二防水层延伸至挡雨檐的底部,所述防水槽开设在第二防水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水层能够放置雨水渗入至盖板的结构内部中,提升管井结构的防漏性。
优选的,所述防雨百叶窗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叶片,并且相邻两个叶片之间均设置有防虫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虫网能够防止昆虫等进入管井结构中,保证管井的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井体内壁上设置有保温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板能够提升管井结构的保温效果,从而保证建筑物整体的保温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543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座椅的通风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室外阶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