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生儿专用止血条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11684.1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58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穆宣壑;赖天霞;郑首燕;杨莉;赖春燕;陆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B17/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赵心 |
地址: | 400038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生儿 专用 止血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止血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专用止血条,包括两片敷贴,两片敷贴一面的两侧均设有粘胶层;至少一片敷贴的中部设有止血部,止血部位于两个粘胶层之间。使用本方案的止血条,不需要撕棉球,不需要缠绕、剪断胶带,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有效避免撕开棉球时产生粉末状的碎屑和分离出丝状的棉花纤维附着在伤口上,使得伤口不易恢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止血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专用止血条。
背景技术
在血检时,通常需要先进行指尖取血,取血后需要对伤口处进行压迫止血,目前通常将棉签或者创口贴等敷贴包覆在伤口上进行止血。但是当患者为新生儿时,由于新生儿自身无意识利用棉签按压伤口,而旁人按压不易控制力度,因此一般通过敷贴的方式对新生儿伤口进行止血。新生儿的手指很细,普通的创口贴体积过大,难以有效对新生儿伤口止血,现有的常用做法是:用手撕开棉球,取合适大小的棉球覆盖新生儿的伤口,然后利用胶带使棉球缠紧在新生儿的伤口上。但是在撕开棉球时会产生粉末状的碎屑和分离出丝状的棉花纤维,按压止血时,碎屑和棉花纤维容易附着在伤口上,不利于伤口恢复,而且采用这种止血操作较为麻烦,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新生儿专用止血条,以解决使用现有的手段对新生儿伤口进行止血操作麻烦,而且碎屑和棉花纤维容易附着在伤口上,不利于伤口恢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新生儿专用止血条,包括两片敷贴,两片敷贴一面的两侧均设有粘胶层;至少一片敷贴的中部设有止血部,止血部位于两个粘胶层之间。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在止血时,将两片敷贴的中部分别与新生儿手指的两侧面相贴,使一片敷贴的止血部与伤口相贴并确保两片敷贴相对。然后将两片敷贴两侧上的粘胶层相互贴紧,通过挤压将两片敷贴的两端使两片敷贴进行粘连,对两片敷贴形成的供手指穿过的空间的宽度进行调整,可适应不同粗细的手指。另外,当两片敷贴相互进行粘连时,敷贴能够对手指进行压迫,实现自动压迫止血。使用本方案的止血条,不需要撕棉球,不需要缠绕、剪断胶带,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有效避免撕开棉球时产生粉末状的碎屑和分离出丝状的棉花纤维附着在伤口上,使得伤口不易恢复。
可选地,一片敷贴的中部设有止血部,另一片敷贴的中部设有粘胶条。这样设置能够更有效的将止血条贴敷在新生儿的伤口上,避免止血条由于粘接力不足而掉落。
可选地,两片敷贴的一端相互连接,两片敷贴相对设置。使敷贴的两端连接,两片敷贴构成一体,使用时更加方便,而且能够更快的使两片敷贴相对然后贴紧。
可选地,两片敷贴的一侧上均设有固定胶层,固定胶层与粘胶层分别位于贴敷的两个表面;一片敷贴的固定胶层位于两片敷贴连接处的一侧,另一片敷贴的固定胶层位于远离两片敷贴连接处的一侧。使用本方案的新生儿专用止血条为新生儿伤口止血后,两片敷贴的两端均向外伸出得不到有效的收纳,新生儿动作时容易使敷贴脱落。设置固定胶层,两片敷贴相贴后,往同一个转动方向转动敷贴的端部,使敷贴一侧上的固定胶层粘贴在敷贴外表面,此时敷贴得到较好的收纳,不再展开。
可选地,粘胶层、胶粘条和固定胶层上均覆盖有保护膜层。保护膜层对粘胶层和固定胶层有保护作用,避免在使用敷贴前粘胶层、胶粘条、固定胶层粘在其他物体上。
可选地,止血部从内到外依次包括浸药纱布层和吸水棉层。使用时,浸药纱布层与伤口直接接触,浸药纱布层有助于伤口止血消炎,加强伤口恢复;吸水棉层能够及时吸收从伤口溢出的血液,使伤口处保持干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新生儿专用止血条的俯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新生儿专用止血条的俯视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11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