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瑞马唑仑在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和寒战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8153.4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8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依泽;于泳浩;王国林;张麟临;康佳敏;焦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5517 | 分类号: | A61K31/5517;A61P15/00;A61P4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信方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7 | 代理人: | 李京京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瑞马唑仑 预防 围术期低 体温 寒战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瑞马唑仑在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和寒战中的应用。申请人前期发现瑞马唑仑给药组比空白对照组的患者椎管麻醉后的寒战和低体温明显减少,本申请设计了动物实验进一步去验证。本发明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提供了降低围术期低体温的有效治疗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瑞马唑仑在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和寒战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围手术期低温定义为围手术期体温降至小于36.0℃。围手术期低温发生率为78.6%。2小时内体温过低发生率为56.6%,2小时后体温过低发生率为100%。美国麻醉师协会(ASA)高分、3-4级手术、内镜手术、麻醉时间大于2小时、静脉和冲洗液未经加温、输液或冲洗大于1000毫升显著增加了低温的发生率。值得注意的是,核心温度降低1℃(即比正常值降低2.7%)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包括输血需求增加、凝血障碍、心肌缺氧和心律失常、恢复时间延长、免疫抑制、手术部位感染易感性增加,药物动力学改变。体温过低也会影响患者的健康,从麻醉中恢复时的寒战引起的不适与术后疼痛相当。由于报道的研究数量较少,动物体温过低的后果还不太确定。心血管副作用包括心率和心输出量降低和QT间期延长。体温受激素和细胞代谢的严格调节,以维持体温的稳定。然而,围手术期低温是常见的继发于麻醉和手术暴露。预防和维持体温应在麻醉诱导前1-2小时开始,为此,主动和被动加温系统均能有效预防围手术期低温相关并发症。因此,需要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积极的体温管理,以降低围手术期低温的风险。
围手术期低体温防治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较高,其防治和管理亟待改进。积极的体温保护措施可降低患者低体温及后续并发症的发生率,专家共识根据专家组意见制定了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评估和防治的具体操作流程,涵盖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
尽管加温系统广泛的使用,也有明确的专家共识给与指导。仍然有患者出现低体温情况,除了体外加温的方法,其实明确围术期体温降低的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围术期低体温机制尚不明确,是否有药物能预防和减少低体温发生率和程度呢?因此,深入阐明全麻诱发的低体温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治疗策略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申请人前期发现瑞马唑仑给药组比空白对照组的患者椎管麻醉后的寒战和低体温明显减少。因此申请人高度怀疑瑞马唑仑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围术期低体温预防和治疗药物。目前,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无证据表明瑞马唑仑有治疗围术期低体温的作用。因此,本申请设计了动物实验去验证以上假说,期望为临床提供一个有效的降低围术期低体温的治疗策略。
本发明提供了瑞马唑仑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围术期低体温的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围术期低体温是全身麻醉导致的。
进一步,所述全身麻醉可包括施用七氟醚、艾司氯胺酮。
进一步,所述药物还包括药物学上可接受的成分。
本发明还提供了瑞马唑仑在制备调节交感神经张力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瑞马唑仑在制备调节Ucp1或NE表达的试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调节Ucp1或NE表达是促进Ucp1或NE表达。
促进Ucp1或NE表达的试剂称为Ucp1促进剂或NE促进剂。
Ucp1促进剂是指任何可提高Ucp1基因或表达产物稳定性、上调Ucp1的表达、增加基因Ucp1的有效作用时间或促进Ucp1基因的转录的物质,这些物质均可用于本发明,作为对于上调Ucp1基因的表达有用的物质。
NE促进剂是指任何可提高NE基因或表达产物稳定性、上调NE的表达、增加基因NE的有效作用时间或促进NE基因的转录的物质,这些物质均可用于本发明,作为对于上调NE基因的表达有用的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81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