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封铜键合引线半导体器件的开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4948.4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4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姜金超;朱锟;韩碧涛;康海斌;刘伟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瀚禹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3 | 代理人: | 董丽萍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封 铜键合 引线 半导体器件 开封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子元器件开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塑封铜键合引线半导体器件的开封方法,在X光下定位器件的芯片的位置以及鉴别键合丝的种类,确定开封方案和刻蚀区域;通过激光对器件的塑封料进行减薄;配置浓硫酸、浓硝酸和苯并三唑的混合溶液,并进行静置;通过锡纸将器件包裹起来,剥离至暴露出要开封的区域;利用预热后的加热炉对配置好的溶液进行加热;通过滴管滴取加热后的混合溶液,滴到器件要开封的区域;当芯片和器件的键合丝没有完整暴露出来,继续进行滴取加热后的混合溶液,滴到器件要开封的区域,直至芯片和器件的键合丝完整的暴露出来;对开封后的器件进行超声清洗。本发明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试验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元器件开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封铜键合引线半导体器件的开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比金和铝的导电性高,其散热性显著要高于金和铝;另外铜的性能稳定,不易和焊接过程中的其它金属化合物发生反应;其较高的伸长率和抗拉断力更有利于键合,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随着集成电路封装行业的发展,铜键合丝因其特有的优点在塑封集成电路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破坏性物理分析过程和失效分析过程中,使用化学试剂将芯片表面的塑封料去除,使器件内部的框架结构和芯片暴露出来,是进行内部目检和后续白盒分析的必要环节。现阶段塑封集成电路中主要使用的塑封料是热固性聚合物,这是基于环氧树脂体系的塑封材料,传统的开封方法是利用发烟硝酸或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腐蚀掉塑封料,达到开封的目的。但对于铜丝键合的塑封器件,铜丝在接触到浓酸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而被腐蚀掉。为了保留器件的键合结构,须探究出一种有效地开封方法,在塑封料去除干净的同时,还能够保持铜丝完整的键合形状,利于后续的内部封装工艺检查、加电测试、键合强度等试验。现有的开封方法是利用发烟硝酸或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腐蚀掉塑封料,暴露出芯片,这适用于金键合引线的封装结构。铜的化学性质比金活泼,会和加热的浓硫酸或者浓硝酸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铜键合引线被腐蚀,使得后续试验无法进行。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现有相关的技术如下:
(1)在浓酸中添加CuSO4·5H2O晶体,利用Cu2+的饱和效应可以进行开封,但该方法整体操作时间相对较长,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
(2)化学电解浸泡法和化学低温喷射刻蚀法进行开封,但化学电解浸泡法需要专门的装置,操作比较复杂;化学低温喷射刻蚀法开封会使酸与键合丝充分接触,有利于铜键合引线与酸的反应,且开封时间较长,对于生产来说效率较低。
(3)纯氮气环境下的低温湿法刻蚀,该方法缺点是成本太高,对设备要求很高。
(4)配置浓硫酸和浓硝酸的体积比为1:4的混合溶液,温度是300±10℃,浸润器件对器件背面进行加热开封。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技术在浓酸中添加CuSO4·5H2O晶体进行开封,整体操作时间相对较长,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
(2)现有技术中化学电解浸泡法进行开封,需要专门的装置,操作比较复杂;现有技术中化学低温喷射刻蚀法进行开封,开封时间较长,对于生产来说效率较低。
(3)现有技术中纯氮气环境下的低温湿法刻蚀,成本太高,对设备要求很高。
(4)开封温度是300±10℃,温度太高,酸的活性太强,无法准确把握速率,极容易造成内部铜键合引线的腐蚀,开封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封铜键合引线半导体器件的开封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塑封铜键合引线半导体器件的开封方法,所述塑封铜键合引线半导体器件的开封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瀚禹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未经北京京瀚禹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49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