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氰电镀金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镀金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45876.9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3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任长友;王彤;邓川;张喜;文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联合蓝海黄金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48 | 分类号: | C25D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张慧汝 |
地址: | 51802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笋***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氰电 镀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无氰镀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氰电镀金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镀金件及其制备方法。无氰电镀金液包括亚硫酸金盐、亚硫酸盐、3‑硝基苯甲酸盐、有机胺、硫脲衍生物和溶剂,所述亚硫酸金盐以金元素计的含量为5‑20g/L,所述亚硫酸盐的含量为30‑200g/L,所述3‑硝基苯甲酸盐的含量为1‑12g/L,所述有机胺的含量为5‑40g/L,所述硫脲衍生物的含量为0.1‑20mg/L。本发明中提供的无氰电镀金液,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可提高镀层中晶面(220)的占比,利用直流电电镀制备出表面哑光、色泽均匀、晶面(220)高度取向的电镀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氰镀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氰电镀金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镀金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是导电导热方面仅次于银和铜的金属,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不会被氧化,且与大部分化学物质都不发生反应,具有极佳的化学稳定性,可焊性好,可热压键合,接触电阻低。因此,镀金在PCB、电子插接件、半导体芯片制造等领域应用广泛。
电镀金的晶面一般包括(111)、(200)、(220)和(311)晶面,晶面取向度越高,电镀金的性能越优异。这是因为:首先,晶面取向度高,则意味着晶界少,电镀金用作导体时,电子在传输的过程中在晶界的散射程度低,更耐电迁移,可靠性好。Nakoshi(Crystallinitydependence of reliability of electroplated gold thin film interconnections.The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f Tohoku Branch 2019.54:170)指出减少电镀金的晶界可以提高电镀金互连的可靠性,通过退火处理可以减少电镀金中晶界的数量,由电迁移引起的原子晶界扩散活化能可以从0.54eV增加到0.61eV,从而提高了互连线路的寿命。高取向度的电镀金由于趋近单一取向,晶界的密度很少,因此可靠性高。其次,在退火的过程中,由于晶界容易融合,硬度容易降低,低硬度的电镀金可保证镀层良好的焊接性能。再者,相同高度取向的电镀金材料做热压键合时,电镀金更容易键合,且键合强度高。
目前的电镀金晶面以(111)晶面和(200)晶面为主。R.J.Morrissey(A VERSATILENON-CYANIDE GOLD PLATING SYSTEM.Plating and Surface Finishing 1993 80(4):75-79)报道了使用亚硫酸盐体系的无氰电镀金,研究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4ASD时,当镀液不含晶体调整剂时,镀层以(200)晶面为主,(200)晶面占比为60%;当镀液中使用砷作为晶体调整剂时,镀层以(111)为主,(111)晶面占比为60%;当镀液中使用有机化合物作为晶体调整剂时,镀层以(111)为主,(111)晶面占比为65%。
安茂忠(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gold(III)in cyanide-free bath with5,5′-dimethylhydantoin as complexing agent.Electrochimica Acta 58:516-522)报道了DMH体系的无氰电镀金,电镀金的晶面以(111)为主,伴随有(200),(220)和(311)晶面;晶面取向同时受添加剂的影响,加入添加剂增加了镀液的阴极极化,细化了电沉积晶粒,使电沉积的择优取向由(111)方向变为(200)方向。
R.J.Morrissey(Some Further Studies on Porosity in GoldElectrodeposits.Transactions of the IMF 1980 58(1):97-103)报道了氰化物镀金,镀液包含柠檬酸盐、磷酸盐和氰化亚金钾,使用添加剂Bi时,在0.4-0.6ASD电镀可以制备(111)面高度择优取向的金镀层,但是氰化物镀金由于和正光刻胶不兼容,很难用于化合物半导体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联合蓝海黄金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联合蓝海黄金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58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