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用于环境大气的高效病毒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9569.0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5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耿书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书衡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01;G01N33/00;G01N35/02 |
代理公司: | 南昌合达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2 | 代理人: | 刘静娟 |
地址: | 850011 西***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用于 环境 大气 高效 病毒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物联网的用于环境大气的高效病毒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属于病毒检测技术领域。基于物联网的用于环境大气的高效病毒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箱,检测箱内设置有空气吸排组件,空气吸排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检测箱内壁转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开设有相配合的若干放置槽,每个放置槽内壁均设置有试剂瓶,检测箱的底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汇合管,汇合管上设置有压痕组件,汇合管的输入端连接有出液管;本发明结构简单,省时省力,在进行一次病毒检测工作之后,无需对已使用的检测试纸和与试剂瓶进行手动更换,提高病毒检测效率,便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毒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物联网的用于环境大气的高效病毒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病毒气溶胶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等特点,易造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重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疫情有效防控无疑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防控疫情的关键是阻断传播途径,而气溶胶传播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深入研究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可为未来在面临重大疫情的有效防控中提供理论和科学支撑。
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609104.8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中乙肝病毒检测传感器,包括检测箱,检测箱内设有空气吸排装置、试剂瓶和检测盒,该实用新型可以对空气中存在的乙肝病毒进行检测”,但仍然存在缺陷,该装置每次检测之后,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都需要对已使用的检测试纸和与试剂瓶进行手动更换,才能进行下次检测,操作较繁琐,提高操作人员劳动量,影响对空气中病毒检测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环境大气的高效病毒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物联网的用于环境大气的高效病毒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箱,所述检测箱内设置有空气吸排组件,所述空气吸排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检测箱内壁转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开设有相配合的若干放置槽,每个所述放置槽内壁均设置有试剂瓶,所述检测箱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汇合管,所述汇合管上设置有压痕组件,所述汇合管的输入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试剂瓶的两端分别与出气管和出液管相连,所述汇合管的输出端连接有若干导液管,所述凹槽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壁设置有试纸卷,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板转动的驱动机构和用于输送试纸卷的输送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输送机构之间设置有传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试剂瓶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试剂瓶内壁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远离试剂瓶内壁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封堵通孔的盖板,所述盖板外壁设置有密封垫圈。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和出液管结构相同,所述出液管包括固定管和滑动管,所述滑动管滑动连接在固定管内,所述滑动管外壁固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与固定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滑动管远离固定管的一端与盖板活动相抵,所述滑动管设置有与放置槽内壁相配合的斜面。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在凹槽内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壁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连板外壁连接有与主动锥齿轮相互啮合的从动锥齿轮,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固设在检测箱外壁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杆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凹槽内壁的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外壁连接有相互啮合的动齿轮,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外壁均套接有输送辊,所述试纸卷远离转动轴的一端活动连接在两个输送辊之间。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同步轮,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分别连接在转动杆和第一转杆的外壁,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之间设置有第一皮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书衡,未经耿书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9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