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差分采样反馈的激光光功率稳定装置及其调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23526.X | 申请日: | 2022-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8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祝训敏;何沛彤;杨靖;傅振海;高晓文;胡慧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之江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H01S3/13 | 分类号: | H01S3/13;H01S5/068;H01S5/0683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采样 反馈 激光 功率 稳定 装置 及其 调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差分采样反馈的激光光功率稳定装置及其调试方法。本发明将待稳定激光的功率对应的电压信号与高精度参考电压源通过零漂移差分电路进行比较和差分采样,采样信号经过模拟比例电路反馈至光功率控制器,最终在数百Hz以下频段有效减小激光功率波动达20dB,并达到1小时内数百PPM量级的长期稳定性。本发明中通过差分采样移除了直流分量,避免了电路量程和分辨率性能之间的矛盾,大幅度提高了光功率信号相对电路噪声的信噪比和长期稳定效果。总之,本发明通过差分采样反馈,提供了一种长期稳定性优良且结构简单可靠的激光光功率稳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激光光功率稳定装置,具体涉及了一种基于差分采样反馈的高稳定性激光光功率稳定装置及其调试方法。
背景技术高
激光的功率波动主要集中在数百Hz以内的频段,主要表现为相对强度噪声。相对强度噪声来源于激光光电非线转换过程的固有波动和气压、振动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引起的激光器泵浦电流、腔位置等参数的随机变化。在数百Hz以上的频段,激光的功率波动相对较为微弱,主要表现为光学散粒噪声。光学散粒噪声来源于光的量子性,光学散粒噪声仅和平均光功率有关,无法通过经典力学的手段加以抑制。
激光的高功率稳定性的是众多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领域所需的基本条件,例如在冷原子物理的研究中,激光光强的波动会加速冷原子的相干叠加态的坍塌过程,减小可用的相互作用时间,严重制约量子测量的精度或者量子计算的准确度等整体科学装置的性能。又如,在悬浮透明介质的光动量传感装置研究中,光功率的波动会造成激光对透明介质施加的光辐射力的变化,增大悬浮透明介质的运动底噪,使得力学量传感的灵敏度指标恶化。然而,即使现有中高端的商用激光器的直接出光在1小时内的光功率长期稳定性(RMS值)基本在0.2%至2%之间,即2000PPM(parts per million,百万分之一)至20000PPM范围内,仍然难以满足现在和未来日益严苛的应用需求。因此,对制备高功率稳定性激光的探索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对激光进行光功率稳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泵浦电流内调制、饱和吸收和光强透过率外调制等。泵浦电流内调制是指反馈控制泵浦电流使得激光器出光稳定,其一般已经集成出厂后的商用激光器的内部,且性能已被厂家优化至较好水平,没有改进余地。饱和吸收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输入光功率超过一定阈值时,增益会随输入光功率增大而降低的特性。但是SOA在放大光功率时会引入额外噪声,不适用于要求较宽频段内光功率波动均较低的应用场合。光强透过率外调制是指反馈控制电光晶体等的透过率使得透射激光光强稳定,其适用性强。但是光强透过率外调制中传统的直接采样光功率信号方法中,包含了无用的强直流分量,使得运算放大器或模数转换器的量程和电路底噪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导致采样分辨率低和零漂性能差,限制了光功率相对强度噪声和长期稳定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差分采样反馈的高稳定性激光光功率稳定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一种基于差分采样反馈的激光光功率稳定装置
装置包括激光源、第一分束器、第二分束器、第一光电探测器、第二光电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参考电压源、差分电路、比例反馈电路和光功率控制器;
激光源、光功率控制器、第一分束器和第二分束器沿光轴依次布置,激光源出射的光束经光功率控制器入射到第一分束器中发生透射和反射,第一分束器的反射光入射至第一光电探测器的光敏面上,第一光电探测器与差分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差分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参考电压源相连,差分电路的输出端经比例反馈电路后与光功率控制器相连,第一分束器的透射光入射至第二分束器发生透射和反射,第二分束器的透射光作为装置的输出光束,第二分束器的反射光入射到第二光电探测器的光敏面上,第二光电探测器与数据采集卡相连。
所述激光源为点激光源,所述第一分束器和第二分束器均为偏振无关的光学分束器。
所述第一分束器和第二分束器分束器的形状包括立方体型和平板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之江实验室,未经之江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35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