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气动的可自动退针的穴位埋线针用针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93854.6 | 申请日: | 202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6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迈兰;张浩琳;庄俭;陈昕羽;易洪芬;罗桃红;李芊;彭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F2/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立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6 | 代理人: | 李小伟 |
地址: | 410208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气动 自动 穴位 埋线针用针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动的可自动退针的穴位埋线针用针具,涉及穴位埋线针技术领域,包括中心安装环,中心安装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安装针套,中心安装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安装针套,顶安装针套的轴心、底安装针套的轴心和中心安装环的轴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中心安装环的内部、底安装针套的内部和顶安装针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内埋线针体,具体为通过采用自动上线机构,可以将放置在内固定安装架内部的上针匣体按照顺序一根一根的放入到内埋线针体的内部,并通过采用弹夹式的上料结构进行持续上料,可以在使用的时候持续的对患者进行穴位埋线的治疗,相比于目前使用的穴位埋线装置而言,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穴位埋线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气动的可自动退针的穴位埋线针用针具。
背景技术
穴位埋线,指的是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埋线疗法是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穴位埋线针的发展也极为迅速
专利申请号为201921609315.0的中国专利穴位埋线针提出了将穴位埋线针设计为组合式,将针筒插入针管内,而针头与针芯则是通过螺纹安装的方式进行安装的,将可回收部分也就是进行针筒和针管进行重复利用,只需要对接触过药剂和人体皮肤的针头和针芯进行更换即可,合理利用了可利用的资源,并且金属制成的针头和针芯在使用完之后处理起来更加方便,可有效避免了被不法分子进行不彻底的消毒再次出售带来的问题,此外,医院消毒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对接触过药剂的针头和人体皮肤和针芯进行消毒处理,便于二次利用。
但是上述专利在经过改进后依旧存在有不便于将羊肠线放入到针体中,在进行多次的穴位埋线操作时需要将羊肠线一根一根的塞入到针体中,使用较为繁琐,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气动的可自动退针的穴位埋线针用针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气动的可自动退针的穴位埋线针用针具,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进行多次的穴位埋线操作时需要将羊肠线一根一根的塞入到针体中,使用较为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气动的可自动退针的穴位埋线针用针具,包括中心安装环,所述中心安装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安装针套,所述中心安装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安装针套,所述顶安装针套的轴心、底安装针套的轴心和中心安装环的轴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中心安装环的内部、底安装针套的内部和顶安装针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内埋线针体,所述内埋线针体的顶部且位于顶安装针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顶封闭塞体,所述顶安装针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顶触发气管,两个所述顶触发气管均插入到顶安装针套的内部,所述顶安装针套的一侧设置有上线机构,所述内埋线针体的一侧开设有上线槽,所述内埋线针体的内部且位于上线槽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内触发气管,所述内触发气管的一顿插入到内埋线针体的内部,所述内埋线针体的内部且位于内触发气管和上线槽之间滑动连接有内封闭塞体,所述中心安装环的一侧设置有针突出长度调节机构。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所述上针机构包括上针匣体,所述上针匣体镶嵌在顶安装针套的一侧,所述上针匣体的内部开设有内固定安装架,所述内固定安装架的内部排列有羊肠线,所述上针匣体顶部开设有入线口,所述上针匣体的一端伸入到顶安装针套的内部并固定安装有第一封堵板,所述第一封堵板与上线槽配合,所述内固定安装架内部远离第一封堵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内阻位板,所述内阻位板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封闭板,利用上针机构可以方便的将羊肠线送入到内埋线针体的内部。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所述上针匣体的一侧开设有上料透视槽,所述上料透视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上料推动板,所述上料推动板的一端与第二封闭板固定连接,在进行上料的时候可以利用上料推动板将第二封闭板推动至入线口远离顶安装针套的一侧,便于进行上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湖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3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