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02765.0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15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27/00 | 分类号: | H01R27/00;H01R13/40;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何邈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连接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调连接器,包括:连接插槽;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插槽内两侧的多个电触点;以及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插槽上的切换部件,所述的切换部件可沿所述的连接插槽移动以调节所述的电触点的连通位置。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手段,本方案可以同时兼容多种型号的连接器,从而增加计算机主板的共用性和可使用面积,节省模具费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连接器单品的价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外存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和主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操作系统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从内存调到CPU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目前在使用的内存连接器有两款,一款是常规型、另一款是反向型,计算机会根据不同的CPU配置不同的内存连接器的款式,因此生产两种不同的内存连接器需要两套不同的模具,需要占用两个连接器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同时兼容多种型号的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连接器,包括:连接插槽;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插槽内两侧的多个电触点;以及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插槽上的切换部件,所述的切换部件可沿所述的连接插槽移动以调节所述的电触点的连通位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的切换部件进行牵引和移动的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的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的连接插槽的外部以允许对所述的切换部件进行操作。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连接插槽包括沿横向延伸并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的第二基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的第一基板的宽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第一基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的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的连接插槽线性地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滑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切换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的移动部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的第二基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的切换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的移动部件、另一端在所述的导向槽内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滑槽内沿横向设置有多个凹点,所述的移动部件上对应设置有凸点,响应于所述的移动部件沿平行于凹点的延伸方向滑动以释放所述的凹点和凸点的连接并使所述的凹点和凸点相互配合形成锁定、释放和滑动状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包括覆盖在所述的滑槽上的盖板,所述的盖板上具有条形开口,所述的切换部件上设置有的孔,所述的孔从所述的条形开口处漏出以使所述的切换部件在使用针拨动时可相对于连接插槽线性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条形开口沿横向延伸,当所述的孔被拨动到条形开口的一端时,所述的连接插槽的电触点的处于第一连通状态,当所述的孔被拨动到条形开口的另一端时,所述的连接插槽的电触点的处于第二连通状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切换部件上设置有第一状态标识和第二状态标识,当所述的连接插槽的电触点的处于第一连通状态,所述的第一状态标识从所述的条形开口中露出,当所述的连接插槽的电触点的处于第二连通状态,所述的第二状态标识从所述的条形开口中露出。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手段,本方案可以同时兼容多种型号的连接器,从而增加计算机主板的共用性和可使用面积,节省模具费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连接器单品的价格。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可调连接器的立体拆分图;
附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可调连接器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27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