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能破甲战斗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22188.9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45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韩明蕾;李学岭;陈兴;夏国伟;王更;李永才;尹刚;杨梦瑶;高旭;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方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12/04 | 分类号: | F42B12/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能破甲 战斗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能破甲战斗部,它包括药型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型罩(1)包括外壳(3),在外壳(3)上设有内罩(4),在内罩(4)上设有开孔(4a),在开孔(4a)上覆盖有与外壳(3)底面平行分布的挡板(5),在内罩(4)、挡板(5)和外壳(3)之间设有炸药(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过对传统锥形罩顶端进行开孔,而后用一块直径稍大的挡板进行封堵的方式,使其药型罩材料微元的运动方式发生改变,形成一个巨大的高速射流及相对轻质量的杵体,从而使破甲威力得到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弹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聚能破甲战斗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装甲技术飞速发展。高强度的均质金属装甲、复合装甲、非金属装甲等先进装甲材料的出现,间隔装甲、反应装甲、主动装甲、电磁装甲和智能装甲等新型防护结构的广泛应用,使坦克等装甲目标有了更强的防护能力,也对聚能装药战斗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对于串联战斗部及单金属药型罩,复合罩装药结构由于相对经济、技术简单、侵彻能力强等特点,将成为未来聚能装药战斗部发展的主要方向。如图7所示,传统的聚能装药药型罩采用不同材质的内、外罩直接连接,在形成射流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质量都形成了杵体,射流只占很小的部分15%~25%,能量和材料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聚能破甲战斗部。
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能破甲战斗部,它包括药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型罩包括一端密封的桶状的外壳,在外壳内侧设有一端伸入外壳内的内罩,在内罩上设有开孔,开孔与外壳的密封端同轴分布,在开孔上设有对应配合的挡板,在内罩、挡板和外壳之间设有炸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开孔与外壳的密封端之间的距离为0.15~0.5倍的外壳口径。
所述挡板的直径率大于开孔的直径,其厚度为0.025~0.05倍的外壳口径。
所述开孔的半径为0.15~0.5倍外壳口径。
所述的内罩与挡板为材质不同金属制成。
实用新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过对传统锥形罩顶端进行开孔,而后用一块直径稍大的挡板进行封堵的方式,使其药型罩材料微元的运动方式发生改变,使得压垮角度大于180°,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高速射流及相对轻质量的杵体,使得爆轰波接近于直射,特别是挡板的位置与大小以及厚度,使得在不增加炸药量的前提下增加了药型罩的射流转化率,而且在挡板的阻挡下使得爆轰波接近于直射,从而大幅的提高了炸药的能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战斗部爆炸时射流成型过程成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战斗部爆炸时射流成型过程成图;
图4是现有的传统的战斗部爆炸时对均质钢靶侵彻的实验数据结果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战斗部爆炸时对均质钢靶侵彻的实验数据结果图;
图6是现有的战斗部爆炸时射流速度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战斗部爆炸时射流速度比较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药型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方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方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221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化煤气净化用具有高度调节结构的气液分离器
- 下一篇:一种蔬菜自动清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