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震逃生用避难床舱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26563.2 | 申请日: | 2022-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74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郑凤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凤武 |
主分类号: | A47C17/00 | 分类号: | A47C17/00;A47C17/86;A47C19/22;A47C19/02;A47C21/00;A62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逃生 避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震逃生用避难床舱,涉及避难舱技术领域,包括上床盖、防护舱和铰链结构,所述上床盖和防护舱之间通过设置有多个铰链结构铰接,所述上床盖包括翻盖板,所述翻盖板上端铺设有床垫,且床垫上端放置有睡枕,所述翻盖板前端中部安装有扣把,且翻盖板底部前两侧开设有锁槽,所述两个锁槽中设置有插锁并贯穿翻盖板前端;本实用新型提供,地震时使用者进入防护舱防护,通过外舱体和加固外框架组成第一重防护,有效防止落石砸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再通过内舱体通过缓冲弹簧与外舱体连接组成第二重防护,随着居民楼坍塌位移碰撞,内舱体位移将多个缓冲弹簧挤压,通过缓冲弹簧反弹来降低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难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震逃生用避难床舱。
背景技术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当发生地震时,楼栋里面的居民需要紧急逃离楼房,移动到避难场所寻求保护,而未能及时逃离的居民只能躲在墙角位置或桌底位置防护,降低地震对生命造成的威胁。
但是,居民躲在墙角位置或桌底位置处的防护性能相对较低,居民的人身安全还是处于危险中,随着楼房容易被废墟掩埋,且居民在废墟中存活也难以获取补给,随着救援时间的流逝,生存率也随之减小,为此需要设计一种地震逃生用避难床舱来解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地震逃生用避难床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震逃生用避难床舱,包括上床盖、防护舱和铰链结构,所述上床盖和防护舱之间通过设置有多个铰链结构铰接,所述上床盖包括翻盖板,所述翻盖板上端铺设有床垫,且床垫上端放置有睡枕,所述翻盖板前端中部安装有扣把,且翻盖板底部前两侧开设有锁槽,所述两个锁槽中均设置有插锁并贯穿翻盖板前端;
所述防护舱包括外舱体,所述外舱体外端连接有加固外框架加固,且外舱体前端上侧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外舱体内部设置有内舱体,且内舱体外端五面均匀安装有多个缓冲弹簧与外舱体连接,所述内舱体内部安装有内垫,且内垫内部一侧安装有储物柜。
进一步地,所述观察窗内嵌入有钢化玻璃,且观察窗对外端还镶嵌有防护窗框。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柜内部储存有急救食物、饮用水,求救定位器和氧气罐。
进一步地,所述内垫为海绵材料或发泡塑料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内舱体上开设有观察口与观察窗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外舱体远离铰链结构的内端面上侧开设有两个锁孔,且两个锁孔与两个插锁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外框架上连接有多个加强筋组成三角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遇到地震时,使用者进入防护舱防护,通过外舱体和加固外框架组成第一重防护,有效防止落石砸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再通过内舱体通过缓冲弹簧与外舱体连接组成第二重防护,随着居民楼坍塌位移碰撞,内舱体位移将多个缓冲弹簧挤压,通过缓冲弹簧反弹来降低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2、防护舱被废墟掩埋后,可通过观察窗观察外部情况,并将储物柜中的急救食物和饮用水取出使用,延伸生存时间,并通过求救定位器发送求救信号,且氧气不足时可打开氧气罐推杆氧气,大大提高生存几率,及时等到救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凤武,未经郑凤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26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