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污水管入口封口式防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204918 | 申请日: | 1985-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4918U | 公开(公告)日: | 1987-01-07 |
发明(设计)人: | 冯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光荣 |
主分类号: | E03C1/28 | 分类号: | E03C1/28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汉章 |
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入口 封口 防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管道入口处的一种防臭装置。
就申请人所知,国外已有类似的现有技术,如英国1984年10月3日公布的公开专利GB2137-247-A,其作法是在污水管道的入口处安装一个由金属等加工成的漏水器。国内另有一种达到类似目的的现有技术,即在污水管(一般为铸铁管)的上端管口外侧加铸碗状容水器,另用一只带漏缝或漏孔的碗状物倒扣在管口,从而形成一个水封。
上述国外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污水管上部(如存水弯液面以上)管内与管外(室内)仍然相通,不能完全防止管内臭气向室内散逸。此外,结构虽不算复杂,但使用材料较多,成本也较高。上述国内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更高;而且向污水池内倾倒污水时,污水管内的气压一时上升(可大于大气压),臭气会以气泡形式穿过水封而外逸。
发明人的目的在于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能彻底防止臭气外逸的防臭装置。
所发明的用于污水管入口处的封口式防臭装置(图1),由漏水器(1)和封口膜(2)组成。漏水器上部呈喇叭形,即形成一个喇叭口(3),喇叭口外缘有环状(或网状)凸纹(6);漏水器下部为一竖管(4)。封口膜套在竖管出口,其下端有一热粘合的弹性闭膜片(5)(图3),闭膜片的长度略大于(如大2-3毫米)封口膜周长的一半,以便使无水通过时封口膜始终处于闭合状态(附图3-2)。整个装置可使用聚氯乙烯或类似的塑料加工而成。
本装置可用于厨房污水池、卫生间大、小便池以及某些工业废水排水管道的入口处。对于不同类型的用途,仅需适当改变装置的尺寸。本装置还可与前述国内现有技术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上述国外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1、平时,封口膜由于闭膜片的作用以及有水湿润时,完全呈闭合状态,污水管口内外完全隔绝空气对流,杜绝了臭气外逸的可能。2、由于存在优点1,本发明装置用于便池(如小便池)时,就无需经常开着龙头细流冲洗,从而节省用水,节省能源。3、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极低。漏水器可使用8-10年以上,但成本不高于0.30-0.50元/只;封口膜和闭膜片可使用2-3年,成本不高于0.10-0.20元/只。4、装置材料耐包括酸碱在内的腐蚀。5、整个装置装拆方便,更换封口膜亦甚简易。与前述国内现有技术相比,除有上列优点外,管口及附近一段管内,不会积聚粘稠的污物。
图1是封口式防臭装置的纵剖面图,图2是其安装在大便池内的示意图。图1至图5: 1-漏水器 2-封口膜 3-喇叭口 4-竖管 5-闭膜片 6-凸纹
图2 7-大便池 8-存水弯 9-污水管
图3-图5 封口膜及闭膜片
图3 封口膜尚未套上竖管
图4 套上竖管,无污水通过
图5 套上竖管,有污水通过
实施例1——厨房污水池用防臭装置
漏水器(1)总长120mm,材料厚度为1.5mm;喇叭(3)口外径100mm,深60mm;竖管(4)长60mm,外径30mm;封口膜(2)长60mm,周长小于竖管外缘圆周长1mm;闭膜片(5)长度大于封口膜1/2周长2mm,宽5mm,厚1mm。喇叭口外缘设环状凸纹(6),共三环。全部材料为聚氯乙烯。
实施例2——卫生间大便池用防臭装置(图3)
漏水器(1)总长60mm,材料厚度2mm;喇叭口(3)深50mm,外径110mm;竖管(4)较短,长10mm,外径60mm;封口膜(2)较长,长100mm;喇叭口外缘设网状凸纹(6)。其余尺寸和材料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光荣,未经冯光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4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脉冲双延时电动时间继电器
- 下一篇:轻便高压气筒